2025年9月10日是我国第41个教师节,今年的主题是“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教师节当天,浙大一院在庆春院区举行2025年教师节庆祝大会暨先进表彰大会。
院领导、职能科室负责人、专业基地负责人、教学主任、教学秘书、教师代表等参加大会,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教授等获奖代表出席领奖。会议由浙大一院副院长郑敏主持。
浙大一院院长、党委副书记梁廷波代表医院及第一临床医学院,向全体教职工和离退休老教师致以节日的问候和美好的祝愿。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他指出要不负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守育人初心,并肯定了近年来全院教职工凝心聚力,想一件事、做一件事、成一件事,扎根临床和教学一线,在多个领域取得了突出成果。当前,医院正处在提质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希望大家坚守初心,做立德树人的“大先生”;深耕教学,做勇于创新的“实干家”;用心用情,做学生成长的“守护者”。医院将始终把教师作为最宝贵的资源,持续加大教学投入,完善激励机制,优化培养平台,全力支持各位教师发展进步,努力为大家创造更好的教学环境和发展空间,切实提升大家的归属感、获得感与幸福感。
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智作为资深教授代表进行发言,他回忆四十多年前刚大学毕业来到浙大一院工作时,老师们对他既严格要求又关怀备至。浙大一院的专家不仅自己要成为一名好医生、优秀医学家,还要成为一名好老师,为党和人民培养具备新时代临床医学岗位胜任力的接班人。
作为浙江大学创建的首家附属医院,浙大一院七十余年始终深耕教学领域,积淀了深厚的教学底蕴与丰富经验。
1952年
接收180名医学生进入临床教学,成为我院本科教学工作的开端。
1963年
我院研究生培养工作正式开展。
1986年
医院率先开展住院医师培训试点工作,是我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雏形。
七十余载春秋过,当年的“小课堂”已是国家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首批“辅导类”国家医学中心创建单位、全国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单位,也是“中国精英教学医院联盟”创始成员单位,在首届全国高校附属医院临床实践教育质量评价中位列全国第十,浙江第一。近三年国家医师资格考试首考通过率逐年提升,平均95%以上;近三年住院医师结业考核首考通过率平均99%。
医院首创的 i-FIRST“一心五化”医学人才培养模式,让每个学生都能长成自己最棒的样子。
医学生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需要医学教育家们润物细无声的悉心培育,才能成为医疗卫生健康的中坚力量。这些老师们,既有深耕杏坛数十载的前辈,以毕生经验为后辈立起标杆,也多了许多年轻而坚定的面孔,给医学教育带来更多的活力与创新。在浙大一院4600余人的医护教师队伍里,临床教师中超过60%是青年,而护理教师中这个比例在90%以上。
庆祝大会现场还邀请优秀青年教师代表进行教学能力建设成果展示。“明知救不回,但学生亲眼看着老师斗争到底,不抛弃,不放弃,和死神抢人,哪次不是靠科学家精神破局?这就是活教材!”前段时间获得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课程思政(副高组)全国一等奖的苏俊威自述也有“示弱”的时候:“Z世代医学生,刷个短视频就能get最前沿技术,我常被问倒。但我教他们敬畏生命,他们教我拥抱时代,这才是最好的教学相长。”
他们的课堂,在病床边也在人心间。“怎样才算上好一门课?”肾脏病中心的副主任医师孔维玮认为,是“真实的走进”——走进学生、走进课堂、走进患者。所以在课程设计上,始终围绕以学生为中心和以患者为中心。她也是去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的特等奖得主,“教学生开药、调治疗方案不难,难的是让他们明白,处方上的每一个字,都连着一个人的人生。”
老年医学科主任张勤主任医师把课堂搬进养老院:学生陪着老人练太极、读报纸,帮失智奶奶找回“记得孙子名字”的快乐,“老年医学不是‘对抗衰老’,是学会‘温柔相待’——就像当年前辈教我们那样。”肝胆胰外科的贾俊君副主任医师作为《叙事医学理论与实践》课程的负责人,收集了300多个医患故事,发现最好的教学案例都藏在这些细节里。
围绕着学生与患者的“两颗心”,这些课早已飞出了浙大一院:相关老年医学MOOC课程吸引2万多人选课,叙事医学的教案被全国十多所医学院借鉴。近四年,浙大一院青年教师团队及个人获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等国家级教学竞赛奖项5项、省级11项,获全国教材建设奖1项、校级优秀教材奖3项,陈小英教材建设奖6项。
大会现场,在各类教学竞赛和评比中获奖的教师受到表彰,他们以仁心践行救死扶伤,以匠心传承医道精粹,生动诠释了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甘为人梯的师者情怀。教师节当天,浙大一院还举行了首届“润泽后学·礼敬师恩”师道传承计划暨进修学员师徒结对仪式。20位来自浙大一院临床科室的资深专家与20位来自国内多家协作医院的进修学员结成师徒,通过“一对一、一带一”精准带教模式,实现医疗技术与人文情怀的传承,进一步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区域辐射,让更多老百姓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站在世界的渡口
医学前辈们点亮灯塔
青年教师们逆流而上
在病床边教学生 “悲欢离合”
将医者仁心与医学创新融入课堂
教师节快乐,致每一位为生命传灯的师者
愿医学长河
永远有年轻的船桨 永远泛着温热的光
本文为浙大一院宣传中心原创
部分资料来源教学部
会议支持:浙大一院膳食科、工会
欢迎转发,转载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