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浙江新闻6月27日电(张煜欢)6月27日,浙江省卫生信息学会联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举办AI赋能数字健康系列活动之未来医院应用案例交流会(走进浙大一院),本次会议以“数智驱动·融合创新·共创未来”为主题,汇聚政产学研用多方力量,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在临床场景中的深度应用,深入探讨未来医院建设的新范式、新模式、新路径。

浙大一院内的智慧医院场景。浙大一院供图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各行各业。作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人工智能已成为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
本次交流会立足国家需求、人民期盼与医学前沿,围绕智慧医院建设的核心命题,系统展示AI赋能医疗的典型实践成果,为构建中国特色的智慧医疗体系贡献浙江经验、浙一方案。
医学人工智能对业务流程重塑、医疗服务提升、医院管理增效具有革命性意义,未来医院为医学人工智能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场景空间。会议分享了我省在“1-3-5-7”架构下未来医院探索的阶段性成果,通过剖析典型案例,总结好的经验做法。
2022年,浙江省卫生健康委首次提出未来医院的创新理念。2023年11月,又提出了“未来医院”建设的“1-3-5-7”总体架构,即人民健康1个中心,居民、医护、管理3类服务主体,万物互联、全景智能、数字孪生、医术精湛、绿色人文5个基本特征,新基建、新医疗、新服务、新管理、新科研、新环境、新生态7大创新领域。在人工智能时代发展未来医院,具有广阔的前景和无限的空间。
近年来,浙大一院以阿里云“飞天”操作系统为底座,构建“一朵云、一张网、一系统”的数字基座,将大数据计算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入医院管理、临床服务与健康管理的全链条。通过打造医疗云数据中心与人工智能研发平台,在AI辅助诊断、智能诊疗决策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让科技赋能医疗的实践成效惠及千万患者。
在重症医学领域,昔日空间限制与人力瓶颈长期制约着诊疗效率与质量。浙大一院通过展示智能生命体征监测平台、横截面影像还原系统、个体化病情预警模型等创新应用,生动诠释AI如何成为破解ICU管理难题的关键抓手。借助大模型与物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通过智能生命体征监测平台和个体化预警模型,智慧ICU正在向“远程可视、智能可判、决策可依”的新型管理模式迈进,标志着医疗服务迈向精准化、实时化、个性化的新阶段。
在护理工作中,浙大一院医护一体化电子病历与闭环管理系统与自动化数据采集技术的应用,让“医—护—患”协同更加高效。智慧护理实现了流程再造与服务升级,不仅提升了工作效率,更增强了患者的获得感与满意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医疗理念。
AI赋能医疗的新范式,其核心在于提升效率、增强精准度、降低成本和改善患者体验。
此外,宁波市卫生信息中心还在会上分享了数据整合、共享、应用方面的成功经验,展示了如何通过构建统一的数据平台,打通医疗机构间的信息壁垒,支撑公共卫生决策、慢病管理与应急响应。这一实践为全国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本,也为区域健康治理能力现代化注入了新动能。
目前,浙大一院正在构建“浙一专属知识库”,深度训练人工智能与院内信息匹配整合,形成浙一特色参数,让人工智能成为一个院内“百事通”,让信息搜索更加精准、高效。同时智能整合医院运营数据、患者就诊数据、医疗质量数据等多维度、多来源数据,进行深度的数据挖掘与智能分析,为医院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与科学决策依据。未来,医院还将AI深度融入医院管理与临床服务全链条,才能实现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的转变,推动医院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迈上新台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