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试点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招收简章2023

2023-08-18 17386

按照国家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专培)制度试点工作总体安排,根据《中国医师协会关于开展2023年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专科招收工作的通知》(医协函〔2023〕689号)文件中关于招收工作的相关要求,现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简称浙大一院2023年国家试点专培招收事项通知如下:

一、招收原则

公开公平、自愿参加、双向选择、择优录取

二、招收人数

心血管病学:6人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3人

内科老年医学:3人

内科危重症医学:1人

外科危重症医学:1人

普通外科学:5人

神经外科学:4人

口腔颌面外科学:2人

三、招收对象

1.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住培取得合格证书并自愿参加专培的在职临床医师,申报专科应与住培专业来源一致,申报的培训专科与住培专业来源的对应要求见下表。

2.以往未参加过住培但已经具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在职临床医师,根据单位工作需要、取得单位同意后,可申请参加培训,申报专科应与所在临床工作岗位相符合。

四、报名路径

申请者登陆中国医师协会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招收考核报名系统(http://bm.cmda.net/zsbmfront)进行实名注册,如实填写个人信息和志愿,提交报名信息。

五、材料审核(详见报名平台上各专科招收简章)

审核材料原件完整上传至报名系统中,材料审核通过者方可参加线下招收考核。审核材料包括:

1.委托培训人员提交由派出单位签字盖章的同意书(附件1,扫描件请发至专科联系人邮箱);

2.身份证;

3.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今年拟结业住培医师如在专培报名时尚无法提供结业相关证明,请在住培证书处上传本人签字的承诺书,模板见附件2);

4.本科及以上学历(学位)证书;

5.医师资格证书。

六、招收安排

(一)志愿填报:8月22日-8月28日

(二)招收考核:9月6日(理论和临床综合能力,具体时间以届时实际通知为准)

(三)招录确认:9月13日前

(四)人员报到:9月22日前(具体时间以届时实际通知为准)

七、学员待遇

严格执行国家卫生健康委及中国医师协会要求,参照本院同级别医师水平。待遇组成包括国家财政补贴、省级财政补贴、医院薪酬,培训期间收入根据培训第一年到第四年的时间不同,预计为15.5-19万元/年(不含人事单位支付的基本工资、社保等)。

(一)国家财政补贴:1666.67元/月。

(二)省级财政补贴:本单位人833.33元/月,委托培训人员由委派单位发放。

(三)医院薪酬:医院绩效奖金+夜班费+住宿补贴+餐费补贴。

1.医院绩效奖金:医院医疗平均奖×系数,依据培训年限发放0.8-1.0系数的医院医疗平均奖(月奖),培训第一年者医院绩效奖金系数为0.8,培训第二年者医为0.9,培训第三年及以上者为1.0;

2.夜班费;

3.住宿补贴:委托培训人员500元/月,不提供住宿;

4.餐费补贴:委托培训人员500元/月。

八、专科优势

(一)心血管病学

浙大一院心血管内科组建于上个世纪50年代,1991正式从内科系统独立,成立心血管内科。创建60年来目前已发展成为一个规模庞大、设备先进、技术一流的的心血管医学中心,影响力辐射至整个华东地区乃至全国。学科先后被评为浙江大学重点学科、浙江省重点学科、浙江省医药卫生重点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第一批临床药理学基地、卫生部第一批心血管专科医生培训基地、卫生部第一批冠心病/心律失常介入治疗培训基地、美国ACC教育基地、国家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博士后流动站。整体临床、教学、科研水平居于省内及国内领先地位。

拥有七个独立配备国际**的心血管造影专用机的DSA机房,2022年冠心病介入治疗约15100例,射频消融治疗心律失常约2638例(其中房颤1127例、其他消融1511例),先天性心脏病治疗403例,起搏器植入术1086例等,是浙江省规模最大的心血管病专科基地之一。大量开展复杂性多支病变的慢性全闭血管(CTO)的旋磨术,正逆向技术结合开通CTO,IVUS/FFR指导下的PCI术,CTR、ICD植入术。近年来持续技术改进创新包括: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等冠脉形态学功能学评估指导冠脉PCI术,药物洗脱球囊冠脉介入治疗,生物可吸收支架,心腔内三维超声Cartosound引导下房颤射频消融术,Rhythmia三维标测系统引导下复杂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CartoUnivu引导下射频消融术,左室四级导线CRT-D植入术,希氏束起搏术,左心耳封堵术及冠脉杂交手术,TAVI手术,肥厚梗阻型心肌病经xinjian2射频消融术,迷走神经丛消融术治疗迷走反射性晕厥等,已获得大量成功案例,既利于临床推广惠及普通患者亦有助于学科建设学术的发展。

本学科承担了几十项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和重大培育计划,主持国家区域联合重点项目、浙江省科技厅重大专项、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等项目,参加“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主攻方向为心律失常的介入诊治与机制研究、动脉粥样硬化与炎症免疫机制研究、高血压与心衰的诊治与机制研究、干细胞血管修复研究、 基于物联网的心血管诊疗平台建设。已表国内外论文200多篇,其中SCI收录论文百余篇,包括:European Heart Journal、Stem cells、Circulation Research、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Cardiovascular Research、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Heart Rhythm等国际心血管病研究顶级期刊,主编和参编10余本学术专著,获得多项国家专利及教育部自然科学奖、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中华医学奖等多项奖励。每年受邀至国内大型学术会议以及美国AHA与欧洲ESC大会进行和成果交流。2022年我科再获国家自然基金(NSFC)资助4项,省自然科学基金一般项目3项,卫生厅项目13项。各级医师在国际专业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30余篇。

学科积极组织学术交流,组织参加ESC心血管年会等,科室多人多次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进行文章交流。继续教育项目包括:浙江心脏论坛暨浙江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脏医学分会年会、浙江省心电生理与起搏学术年会、浙江省医学会血栓与止血分会学术年会等。

我科是浙大最早的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始终秉承注重人才培养和教学的优良传统。在培养研究生的同时,加强实习医生、见习医生和进修、轮转医生的培训,每月有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包括每周一次小讲课,系统介绍心内科的基础知识、临床特色病历和前沿进展,还有每月两次教学查房,每月两次教学病例讨论,每月一次技能培训等,都面向不同层级的学员。

本学科是心血管病学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首批试点基地之一,拥有专培师资70人,其中专培导师7人。专培医师除了按计划进行相应科室的轮转,还安排专门的专培医师业务学习及有专培医师主持的小讲课和教学查房,每周参加线上名院大查房并积极发言等,组织认真严谨的出科考试,严格执行培养细则和考核要求,力求把我们的专培医师培养成高素质的心血管专科医师。

(二)呼吸与危重症医学

浙大一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是浙江省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呼吸疾病诊疗中心,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省医学重点学科、呼吸病学博士研究生培养点。2022年度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呼吸病学第13名,PCCM规范化建设优秀单位,是浙江省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领域的带头学科。

诊疗病种包括所有呼吸系统疾病种类,有较高的危重病抢救成功率和疑难病症的诊断准确率。依托浙大一院品牌效应、完备的诊疗手段及科室成员精湛的临床技能,我科医疗辐射力已涵盖周边皖、闽、赣等数省,综合实力位居国内先进水平。现有主任医师12名、副主任医师17名、博导2名、硕导3名,其中具备国家认证专培带教资质师资28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厅重大项目、省卫生厅项目、省教育厅多项。学科主要研究方向:肺癌的精准诊疗;慢病的规范管理和诊疗策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的免疫调控;肺部感染和抗生素耐药的机制研究。

是首批国家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试点培训基地,目前已招收专培学员23名,含委培学员1名,其中已毕业学员10名。

(三)内科老年医学

浙大一院老年医学科是浙江省唯一一家老年病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浙江大学老年医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是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老年医学培训中心(华东区)、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老年病专业组、全国老年科临床营养实施示范基地、浙江省中医药重点学科,建有浙江省增龄与理化损伤性疾病诊治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医学院老年医学研究所、浙江大学医学院老年医学教研室、线上老年健康管理中心,浙大一院老年医学科专科联盟牵头单位。医疗团队荣获了由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颁发的首届“老年医学卓越团队奖”。2021年度复旦大学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全国老年医学专科排名全国十一,华东排名第二。

学科运用老年综合评估和多学科团队合作的诊治模式,开展多项国内领先的老年医学临床和科研工作,包括老年肌少与衰弱症的诊治与干预、老年代谢性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老年危重症的脏器功能支持、老年疑难及多病共存的诊治、高龄老人围手术期管理、老年肠道微生态的临床应用,获得很好的社会声誉。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80余项,开展多项国际国内多中心临床研究,累计科研经费达2600余万元。发表高质量论文200余篇,影响因子最高达20.693分,获浙江省政府科学技术奖等奖项8项、实用新型专利30余项,国家级发明专利2项和计算机软件著作权6项。承担老年医学研究生培养工作,承担内科规培医师、专培医师、进修医师、全国老年医学人才的培训任务。开设全国唯一的浙江大学本科生通识课,全国首个老年医学全英文课程和全国首个老年医学mooc课程,在全国首次将老年医学列入本科生培养方案必修课程,开设医学院本科生选修课、硕士生课程和博士生课程。主编杂志2本、教材4本,主持教学课题7项。作为浙江省营养与代谢分会主委单位连续八年主办营养与代谢学术年会,并协办全国多个老年医学学术会议。与美国霍普金斯大学老年病中心、美国维克森林大学及国内各大老年病研究中心建立紧密合作,定期选派医生访学交流。

(四)内科危重症医学、外科危重症医学

浙大一院重症医学科是首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是省内成立最早(1985年)、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重症医学科,承担了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在建项目,是浙江省委省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重症方向)。

重症医学各项核心技术应用娴熟,重症患者的临床诊治能力强,年收治疑难危重症患者量全省第一,疑难危重症诊治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重症感染合并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救治成功率高。在新发突发传染病重症患者救治方面经验丰富。SARS疫情时期创造了救治重症患者的杭州模式;在H7N9、新冠肺炎疫情中,熟练应用呼吸机、ECMO、CRRT、人工肝等技术设备,使H7N9、新冠肺炎死亡率全球最低。在围手术期监护方面,我院各类危重心血管疾病手术量年超5000例,在瓣膜病、冠心病、心律失常、大血管疾病、复杂先心病、心脏移植、肺移植等各项技术上均处于省内龙头地位。重症医学科术后管理经验丰富,使心血管危重病症疾病的死亡率明显降低,危重病症患者好转占比98.6%,省内第一。实现从“救脑死亡”到“救器官”的观念转变,最大程度地救治更多的终末期器官衰竭的危重患者,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

已构建立体化的重症患者救治体系:通过远程会诊系统使基层医院的患者享受省级大医院的医疗服务,实现疑难危重疾病的远程诊疗;同时逐步发展移动ICU及转运平台,实现部分极危重患者安全高效的转运救治(转运呼吸机、ECMO、IABP等支持下的危重症患者转运),从而形成重症患者三级救治网络,建立了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重症救治团队。

依托浙大一院美国心脏协会培训中心,开展重症医学模拟医学教育和临床思维培训。目前已开展浙江省ECMO培训班及急危重症超声培训班,不断接收省内外重症专业学员,通过临床救治、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力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为全国和省内各级医疗机构培养了主要临床骨干与科室带头人。

(五)普通外科学

浙大一院普通外科学是国家首批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并拥有多个各具特色并具有国际化水平的亚专科,包括肝胆胰外科及肝移植中心、胃肠外科、结直肠外科、甲状腺外科、乳腺外科、血管外科等。器官移植作为外科学发展的重要推力,带动肝、肾、心、胰腺、肺、角膜等多个器官移植学科的发展,形成浙大一院外科基地多器官移植优势群,移植技术已辐射全国31个省份。普外科(含亚专科)现有核定床位1090张,年收治病人5.5万人次,年门诊量69万人次,疾病种类丰富,囊括各种常见病和疑难危重病。承担了一系列国家重点研究项目,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创新团队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总体实力排名处于全国顶尖水平。外科专业基地始终秉承“严谨求实”的精神,教学观念强,师资力量充足,拥有外科学国家级教学团队和国家级精品课程。浙大一院普外科在医师培训方面与海内外交流丰富,业已成为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学院和香港外科医学院联合认证的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引入了国外培训体系的先进理念,注重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分层培训目标和模块化培训形式,以标准化考核为手段,提升外科理念和能力,致力于培养卓越的外科医师。

(六)神经外科学

浙大一院神经外科秉承“惟仁惟正、至精至诚”的科训,坚持以先进的医疗技术和过硬的医疗质量为立科之本,注意各个亚专科方向的技术创新和团队建设。科室目前拥有三个院区共5个临床病区,核定床位219张。下设脑卒中中心、伽玛刀中心、癫痫中心和多个亚专科诊治中心。科室现有医护人员150余名,专科医师31名,其中教授1名,主任医师11名,副主任医师16名。科室年门诊量超44000人次,年收住患者超7000例,年手术患者近7000例。

浙大一院神经外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全国首批神经外科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及卫生部首批评定的住院医师培训基地。科室作为浙江大学医学院神经外科博士点/硕士点,目前拥有3名博士生导师和16名硕士生导师,共培养神经外科博/硕士研究生100余名。神经外科每年举办国家级《脑血管性疾病诊治新进展》《颅脑外伤诊治新进展》《颅脑肿瘤诊治新进展》等继续教育学习班,多次承办中国颅脑创伤论坛等全国性的学术会议,反响热烈。中心长期派出科内医师参与宁波北仑医院、义乌中心医院、浦江人民医院、景宁人民医院、三门人民医院、嵊州人民医院、海宁人民医院等神经外科的学科建设、协助开展临床工作,同时与德国基尔大学、美国密西根大学、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北京天坛医院、上海华山医院等多家国内外著名的神经外科中心在临床与基础研究上均有学术交流和学者互访,建立长期良好的科研协作关系。

科室拥有国内首台安装使用的目前世界上**的Leksell Perfexion伽玛刀、西门子3D-DSA系统、美敦力手术导航系统、Stroz神经内镜、最新型ZEISS及LEICA显微镜、术中多普勒超声仪、超声骨刀、手术机器人、术中电生理监测系统、开颅高速气钻及微型磨钻等一系列先进设备,目前已开展了所有成熟的神经外科诊疗项目,并以脑血管病的综合治疗、脑肿瘤微侵袭手术、立体定向放射神经外科和重症神经外科抢救技术为学科特色。

神经外科在临床和基础科研方面近年来硕果累累,主译专著《神经外科手术技术图谱》,参编《颅脑创伤临床救治指南》、《伤病的社区康复》、《神经外科手术技术及并发症的防治》、《颅脑显微外科学》等专著及教科书10余部,并在各级正式刊物上发表文章300余篇,其中SCI收录文章达200余篇。主持2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数十项省部级课题,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励5项。

科室拥有独立的神经外科实验室,配备有手术显微镜、高速磨钻、尸头等培训设施,目前已开展显微外科及颅底外科的培训工作。神经外科每年举办国家级《脑血管性疾病诊治新进展》《颅脑外伤诊治新进展》《颅脑肿瘤诊治新进展》等继续教育学习班,多次承办中国颅脑创伤论坛等全国性的学术会议,反响热烈。中心与德国基尔大学、美国密西根大学、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北京天坛医院、上海华山医院等多家国内外著名的神经外科中心在临床与基础研究上均有学术交流和学者互访,建立长期良好的科研协作关系。

亚专科特色

1、脑血管病中心:建立脑、脊髓、头颈部血管性疾病(尤其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及复杂性脑动静脉畸形)的规范化诊疗方案,形成统一规范的血管性疾病救治体系,已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应用与推广。建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急诊外科干预,包括急诊CTA/DSA检查、动脉瘤显微夹闭/栓塞、血管痉挛早期预防及治疗等流畅高效的的救治体系。对颅内动脉瘤,脑及脊髓血管畸形、动静脉瘘,颈部及颅内动脉狭窄等患者选择血管内介入治疗、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亦或联合治疗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复杂性或巨大脑动静脉畸形综合治疗:结合显微切除、血管介入栓塞和伽玛刀治疗,针对患者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2、神经肿瘤中心:结合MDT讨论制度为胶质瘤患者提供个性化的综合治疗方案。术前通过脑功能磁共振和弥散张力成像,明确脑运动/语言功能区皮层和神经传导束的位置及其与胶质瘤的三维解剖关系,术中运用神经导航实现精确定位,运用荧光显微镜提高肿瘤全切率。手术结合放化疗的综合治疗方案,控制肿瘤复发,延长患者生存时间。颅底及脑干肿瘤:联合神经导航及术中神经电生理检测,行内镜辅助或显微镜下脑干、枕大孔区、岩斜区、桥小脑角区、颈静脉孔区肿瘤及颅底沟通瘤切除术。

3、神经损伤与修复中心:对神经外科各种危重抢救病人如重型颅脑外伤、脑血管意外、神经外科术后病人进行全程监护。建立颅脑损伤规范化诊疗方案,形成综合规范的颅脑损伤救治体系。全面开展危重病人如特重型颅脑损伤、弥漫性轴索损伤、脑干损伤等的抢救与治疗工作。积极治疗颅脑损伤合并症和后遗症,运用高压氧舱、神经生物电刺激、CPM功能锻炼、针灸等多种方法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4、伽玛刀中心:中心拥有国内首台安装使用瑞典Leksell Perfexion™伽玛刀,在国内率先开展“Extend System”进行伽玛刀分次治疗,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无痛舒适的治疗体验。治疗范围涵盖:转移瘤、脊索瘤、髓母细胞瘤、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等颅内恶性肿瘤;脑膜瘤、神经鞘瘤、垂体腺瘤、颅咽管瘤、松果体瘤等颅内中小型良性肿瘤;术后残存或复发的肿瘤;颅底、眼眶及鼻咽部肿瘤;颅内血管畸形及三叉神经痛等。

5、神经内镜中心:对鞍区肿瘤如垂体瘤、颅咽管瘤、鞍区脑膜瘤等患者进行神经外科、内分泌科、放疗科、眼科和放射科等多学科评估制定内科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或伽玛刀治疗等个体化综合治疗模式。运用神经内镜在术中神经导航下行前颅底肿瘤切除、脑室内血肿清除、三脑室造瘘、松果体区肿瘤切除、微血管减压等微创手术。

6、神经外科实验室:配备了超低温冰箱、超净操作台、细胞培养箱、病理显微镜等一系列设备,联合我院国家传染病重点实验室、器官移植实验室等开展了颅脑创伤的分子生物学机制、颅脑创伤后的神经干细胞移植、脑肿瘤干细胞等基础科研项目,研究成果发表在《Cancer Research》、《Oncogene》、《Brain Injury》等国际权威的学术期刊及中华神经外科杂志、中华创伤杂志等国内顶尖的专业期刊上。

7、脊髓脊柱外科:利用神经内镜或手术显微镜,缩小手术切口,运用显微神经外科器械,提高髓内肿瘤的全切率。行椎板开窗椎间盘摘除术,脊椎脊髓术后椎板回置,椎弓根内固定,维持脊柱稳定度。对于合并寰枢关节半脱位的颅底凹陷症患者,在行后颅窝减压术后运用内固定系统行枕颈融合。

8、功能神经外科:对于原发性癫痫患者术前行24小时动态脑电图、视频脑电图等检查,明确致痫灶位置,指导确定手术方案。对于难治性癫痫患者,行立体定向脑电图(SEEG)检查,明确病灶,术中行神经导航精确定位将病灶切除。对于顽固性或药物治疗无效的三叉神经痛和面肌抽搐患者,行头颅MRI了解神经血管相互位置,行微血管减压术。在省内率先开展颈髓神经刺激促醒手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七)口腔颌面外科学

浙大一院口腔颌面外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浙江省重点学科、浙江省医学重点学科,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口腔颌面外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浙江省抗癌协会口腔颌面肿瘤专委会主委单位,UCOM浙江省口腔颌面外科专委会主委单位。科室一次性通过并在临床上开展了口腔颌面外科相关的四项第三类限制性医疗技术。

口腔颌面外科由口腔颌面外科病房、口腔颌面外科门诊、口腔种植中心、口腔放射科、国家药物研究基地口腔药物专业组、口腔生物医学研究室和口腔医学教研室组成,包含口腔颌面肿瘤及修复重建、颌面部创伤、正颌外科及颞下颌关节、唇腭裂、口腔种植、牙槽外科、内镜微创外科、数字化外科等八大亚专科,并建立了相应的亚专科人才梯队。科室培养多人在浙江省乃至全国口腔医学界担任领军人物,被誉为是“浙江省口腔医学界领军人才的摇篮”。

目前科室口腔颌面外科医生有23人,教授、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医师8人,主治医师5人,住院医师6人。科室人员均具有博士学位或博士在读。博士生导师4人。国家级专委会副主委1人,国家级专委会常委2人,国家级专委会委员2人及青年委员1人,省级专委会主委2人及副主委3人。

科室注重引进、消化国内外最新诊疗方法,治疗技术与国际接轨,学科以“个性化精准医疗”的理念为引导,通过与数字化技术的有机结合,结合多学科交叉合作模式,开展大型肿瘤综合治疗及术后修复、复杂牙颌种植技术、口腔颌面创伤及复杂骨折诊治、正颌外科及牵张成骨、口腔颌面部先天和后天畸形矫正等技术,进一步扩大了在国内外的领先优势。科室具有完成专科医师规范培训所需的教学师资、设备及相关条件,并配有独立会议室、示教室。医院配有口腔颌面外科学常用中英文图书、文献数据库和检索平台等。

九、联系方式

(一)教学部:冯老师,0571-87231213

(二)专科基地:

心血管病学:李老师,13515719920,lishan-19@163.com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曾老师,15157166182,drzengzhu@sina.cn

内科老年医学:蒋老师,13666693379,jiangjjzju@163.com

内科重症医学:沈老师,13738140466,shenguojie0303@163.com

外科重症医学:沈老师,13738140466,shenguojie0303@163.com

普通外科学:耿老师,13777802607,geng97927@163.com

神经外科学:俞老师,15905817230,yjbhb@aliyun.com

口腔颌面外科学:倪老师,0571-87236893,zykqwkzk@163.com

(三)网上报名技术咨询:400-001-8080


附件1 委培人员派出单位同意书(委派人员报名时请同步发专科联系人邮箱).docx

附件2 承诺书(住培结业成绩未出者报名须提供).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