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急诊科第一、二党支部赴绍兴开展党员现场教育活动

2021-02-22 1647

第一篇章——不朽旗帜

第一站我们来到了周恩来总理的祖居,位于绍兴城内宝祐桥河畔,人称“百岁堂”。总理生前曾多次说过“我是浙江绍兴人”,曾在鲁迅先生逝世二周年的纪念会上说过:“在血统上我也或许是鲁迅先生的本家,因为都是出身浙江绍兴城的周家。”

尽管在战争年代,戎马倥偬,但周恩来总理一直牵挂绍兴。全面抗战爆发以后,周恩来总理以清明节探亲祭祖扫墓为名,由重庆绕道浙江,辗转千里来到绍兴。周恩来总理此行主要目的是视察抗日前哨战阵地,巩固抗日统一战线,周恩来总理与中共浙江省委及地方组织取得联系,指导工作。在周恩来总理停留的这四天三夜里,为伟大的抗战事业紧张工作,在越王台总理发表了精彩的演讲,详细分析了抗战形势,指出了抗战的光明前景,他邀请工人开座谈会,号召绍兴人民,特别是青年工人和青年学生投身于伟大的抗日战争中去,他还为绍兴各界人士挥毫题词数十幅,鼓励他们为抗日战争所做的贡献,给绍兴人民带来了抗日救国的勇气和力量,带来了抗战必胜的信心和希望。

抗日胜利之后,周恩来总理也一直关注着绍兴和绍兴周家的发展。他对自己家属们饱含深情,十分关心,周恩来总理不但有经天纬地之才,也以清廉闻名于世,他以“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为格言,生活上有困难的就用自己工资给予资助,同时周恩来总理对家属们的要求也属分严格,他留下“十条家规”至今为人称道,这是一名共产党人勤政廉洁的写照。

越中先贤英烈照,血脉情深忆总理,从故乡的桑梓情深,到战火纷飞的千里回绍,从周恩来总理关心绍兴的一点一滴,到百万绍兴人民的殷切怀思,周恩来总理的高山人格以根植于绍兴这一广袤故里中。周恩来总理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面不朽旗帜,是一座灯塔,永远指引我们前进。

第二篇章——学界泰斗

蔡元培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蔡元培先生从小寒窗苦读,26岁考入进士,此后进入翰林院任职,辛亥革命后,蔡元培先生学习西方教育模式,接受新式教育,投身于教育改革事业。他出任民国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为维护共和教育制定了方针政策,在就任北大校长期间,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把陈腐不堪的北大改造成为了生气勃勃的新北大,他以“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为办学理念,开创了学术民主新风,使北大成为了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蔡元培先生就任中央研究院院长,倾全力于科学事业,他平生倡导教育救国,科学救国,为我国的现代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先生同时注重发展文化艺术事业,他创办的国立音乐学院和浙江美院更是以美学代替宗教的美学理念的突出体现。“九·一八”事变后,蔡元培先生反对妥协投降政策,主张国共合作,全面抗战,与宋庆龄等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提出了“中国为一人,天下为一家”的观点。

在经过这一小时左右的参观之后,一种强烈的人文精神和民族正义冲击着大家的心灵,“学界泰斗,人间典范”八个大字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中,他的一生在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奔波,这种爱国之情,报国之志令人肃然起敬,

结语

周恩来总理和蔡元培先生的故事深深的激励着我们这一新时代的青年人,立足本职,勤奋工作,他们的事迹不仅仅是文字,是历史,更已经深深的融入于中华精神之中,与我们每个人的爱国情怀凝聚成起,为振兴中华的事业不懈奋斗。


(供稿:急诊科第一、二党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