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仁心为桨,渡生命之河:一位浙一血液人的温暖航行

2025-09-29 221

金洁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名誉主任、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


图片
图片
图片

血液,是我们体内奔流的寂静长河,维系着生命的精密秩序

一旦失衡,便是惊涛骇浪。

上世纪80年代,一部《血疑》使以白血病为代表的血液病,成为一代人记忆中的悲情符号。

然而,有人选择闯入这片阴影,用科学的光亮驱散命运的阴霾。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名誉主任,党龄42年的金洁教授,正是这样一位生命的守望者。

四十余年来,她以创新为舟、以仁心为在生命的微观战场上,为无数家庭探寻希望之路。



01



  时代与选择  

从车间到医学前沿




个人的命运,总与时代的脉搏同频共振。

1977年冬天,恢复高考的消息如惊雷般传入温州一家荧光灯厂的车间,惊醒了与灯影账册相伴四年的金洁。

凭借出色的成绩,她考入浙江医科大学(现浙江大学医学院)人生的航道从此转向。

1983年,金洁毕业留校,进入由我国血液病学奠基人郁知非教授,于上世纪50年代创立的浙大一院血液科

一段不平凡的征程就此启幕。

1985年金洁攻读硕士学位

3年后继续攻博

远赴德国基尔大学输血与血液免疫所深造

1998年,再次赴德研修

不断拓宽学术视野

图片

“那一年医院留用了27个人,血液科要了两个人,我就是其中之一。”金洁回忆道。

“当时想法很朴素,留在医院的话,我就可以一边做科研,一边做医生、当老师。

在这里,她浸润于郁知非、林修基、汤德骥、周思文、林茂芳等前辈大家铸就的严谨学风中。




郁知非教授会因听到医生汇报患者“胃口好、什么都吃”而犀利反问:“什么叫什么都吃?苍蝇吃不吃?”他强调临床描述必须严谨细致

林茂芳教授面对发热却无法准确描述疼痛部位的患者,常用一根筷子轻叩患者牙冠,若出现叩痛,便可考虑牙源性发热,细致排查病源。

金洁承袭的

是那份严谨细致与临床温度

但她渴望的

不止是继承

她主动走向学科前沿的挑战

——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治疗,闯出一条新路

工作中的金洁


02



创新与仁心

一张“中国处方”的温度




“血液系统是一个精妙的整体,临床与科研的交汇点。”

谈起专业,金洁眼中闪烁着理性的光芒。

“牵一发而动全身,这让血液学既复杂,又充满了探索的乐趣。”


她面对的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ML)

——成人中最常见的急性白血病

即便经治疗获得缓解,仍约有70%的患者会陷入复发或难治的困境

当时,国际标准的“7+3”化疗方案

五年生存率不足30%

对无数家庭而言

这更像一场看不到尽头的消耗战

面对这一严峻挑战

金洁表现出一种典型的务实与魄力

既然现有的路走不通

那就回身寻找自己的答案

金洁的目光投向了云南深山中的三尖杉。

通过大量临床研究与反复验证,她发现源自三尖杉的提取物高三尖杉酯碱,与经典化疗药阿糖胞苷、阿克拉霉素协同性良好,且无交叉耐药。

三药联用不仅显著提升疗效,也降低了副作用风险。

基于此,金洁开创性地提出了HAA治疗方案。

这不仅是一个新方案,更是一条基于中国国情和药物资源的独立创新路径,为当时徘徊不前的AML治疗打开了全新局面。


每支仅5元

国产“高三尖杉酯碱”

成功替代

近4000元

进口药物

治疗成本大为降低

疗效却更为显著

图片

王女士(化名)是首位受益者。

1999年,23岁的她确诊急性髓系白血病,经“7+3”方案治疗两个疗程没有缓解。

在家财散尽、婚姻破裂的人生至暗时刻,HAA方案为她带来生机。

二十多年后,王女士发给金洁一张全家福,照片中的她怀抱孩子,笑容灿烂。

像她这样通过该方案重获新生的患者,不在少数。

HAA方案由此稳步成为国内急性髓系白血病一线治疗方案。

但金洁未止步于此。

在HAA基础上,她带领团队进一步优化推出VHAA、VHA等方案,持续推动疗效提升。

图片

因为血液疾病需要长期随访,医生与患者之间常建立起历时数十年的深厚情谊。

金洁认为医生不仅要治病,更要医心。

当手持诊断书几乎崩溃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老张(化名)在诊间哭诉道:“金医生,我愁得三天三夜没合眼……”

金洁温和而坚定地解释:“并不是所有白血病都需要立刻处理,过度治疗反而会影响生活质量。我们先定期复查,很多人是可以与它和平共处的。”

她用专业的确定性,驱散患者心中的不确定性。

当靠蹬三轮车维生的患者老方(化名),顾及还在读高中的女儿,对她说:“我不治了,负担太重。”

金洁坚决挽留“相信我,我会用最好、最便宜的药为你治。”

如今康复的老方成为一名导游,开上了中巴车。

她深知,清晰的沟通与坚定的支持,是破冰恐惧、重建希望的第一步。


金洁带领团队查房

03



医脉相承

点亮更多生命的灯盏




对金洁而言,HAA方案的成功并非终点,而是一个新起点。

它印证了一条立足中国、具有全球视野的临床创新路径。

而比证明路径本身更重要的,是拓宽它、夯实它,助力更多医学后来者站上前沿、走向远方。

她始终目光向前,在一线攻坚的同时,将经验化为明灯,主动担负起引领后学、塑造学科未来的责任。

医生要有爱心,能吃苦,肯钻研

在临床工作中保持敏锐和好奇。

她尤其看重年轻人的“德行”

“人的本质一定要好

肯努力、肯奉献、肯付出。”

这既是对后辈的期许

也是她始终如一的坚守




她将查房变为科研思维的实战课堂。

当年轻医生汇报完,金洁从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轻声追问:“这个指标的变化,你考虑了哪几种可能?”

以此引导年轻医生从临床症状中捕捉科学问题。

她鼓励申报课题,组织讨论,逐字打磨标书;安排年轻医生轮番学术汇报,锤炼表达与沟通能力;搭建广阔成长平台,积极推荐优秀后辈去国内外顶尖机构进修。


金洁和同事合

如今,金洁点燃的灯火

正在更多人手中传递

他们正像她一样

在精密数据之外,看见那个忐忑的人

在标准方案之外,留下共情的温度

四十余载医者路

金洁将一份沉甸甸的仁心

融入每一次诊断

淬炼成独特的“金洁式”准则

以不疾不徐的温和稳定人心

以精益求精的理性探寻真相

这枚将临床洞察转化为突破的火种

正引领着她与团队

向血液学的更深处开拓

医学远征未央,仁心之灯长明





本文为浙大一院党委组织部原创

欢迎转发,转载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