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一院勇拓MDT医疗服务新模式

2015-11-24 1340

        43岁的言女士迈着多年来从未有过的轻快步伐来到浙大一院进行了复诊。接诊医生眼前一亮,与2月前相比,今天的言女士截然不同了!她穿着精干的长裤、踩着半高跟皮鞋,眼神中重新焕发出对生活的热爱,她拉着医生的手,不停地说着:谢谢,谢谢!&

        2个月前,辗转多院均求医无果的言女士来到浙大一院,医生在她体内发现一个巨大神经纤维瘤,肿块已经占据腹腔的3/4空间,周围器脏均被侵犯、挤压,而且肿瘤向下生长蔓延,过骶前间隙后膨大突出,垂挂在臀部外。据言女士自诉肿瘤已经在她体内生长了16年,巨大的瘤体严重困扰了她的生活,她无法坐下、一年四季来只能靠穿宽大的裙子遮蔽身体。接诊医生对言女士的情况进行了整体评估,发现手术难度非常大,且不说腹腔内肿块巨大,就肿瘤蔓延所至的骶前间隙来说,其位置特殊、空间小,血管丰富,手术中稍有不慎即有可能撕裂血管,造成难以控制的大出血!

        接诊医生逐级汇报,得知情况后的郑树森院士非常重视言女士的病情,在他的关心下,医务部MDT中心立即为言女士组织了普外科、肛肠外科、手外科、泌尿外科、妇科、血管外科、影像科、麻醉科等十几个科室参与的多学科协作诊治(MDT),为其制定了个体化手术方案。MDT后,多个学科专家联手、花费了十几个小时为言女士成功切除了瘤体,瘤体重达50斤。一场多学科协作手术的攻坚战&告捷,就此终结纠缠言女士长达16年的噩梦&。

        像言女士这样受益于浙一MDT&的患者还有很多,郑树森院士非常重视医院MDT建设工作,2013年7月,浙大一院正式成立MDT中心,MDT在全院范围广泛深入持续开展,开展数量逐月上升,全院近50个科室,280余位专家参与此项工作,迄今为止,已为近5000名患者提供了MDT服务,绝大多数患者治愈或好转。

        一、成立MDT中心,开启浙一特色&MDT医疗服务新模式

        在浙大一院,从MDT制度的制定、工作流程的设计到专家库的建立、维护等均由医务部MDT中心统一管理,中心设有专职的MDT工作人员,负责全院MDT日常协调、组织工作。目前,浙一MDT&工作的开展有两种组织形式:(一)、围绕某个器官的疾病诊治,相关学科专家组成MDT团队,定期、定地点进行病例讨论。团队成员间联系紧密,对患者展开多对一&的医疗服务新模式(多学科专家同时诊治一个病人),促进疾病诊治规范化,尤其是恶性肿瘤的诊治更加规范、个体化,避免过度治疗。在浙大一院有多个这样的MDT团队,如肝胆胰疾病诊治MDT团队、结直肠疾病诊治团队、乳腺疾病诊治MDT团队等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以肝胆胰外科、肿瘤内科、放疗科、放射科、病理科、实验室等专家组成的肝胆胰疾病诊治MDT团队。在郑树森院士的大力倡导下,早在1993年起,其团队一直坚持开展每周一次多学科协作诊治查房已逾20年,仅2014年一年,就为2034位肝胆胰疾病患者制定了规范化的诊治方案。(二)、由主诊医生发起申请,医务部MDT中心组织的MDT。其特点是每个MDT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不同,组织相应学科专家在协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MDT讨论。该模式主要针对1、疑难、急重症患者的诊治;2、高难度手术需多学科协作的患者;3、高风险患者手术前评估,围手术期管理;4、其他需多学科协作诊治的情况。相对前一种组织形式,该组织形式更灵活机动。

 

浙大一院肝胆胰疾病诊治MDT团队正在进行每周一次的多学科协作诊治查房

         二、MDT提升医院整体医疗品质、保障医疗安全,实现医患共赢

        通过MDT工作实践,MDT显现出其七大优势:

       (一)、促进恶性肿瘤治疗规范化、个体化,避免过度治疗。恶性肿瘤不仅侵袭局部,还会累及全身,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部位、不同来源、不同时期的肿瘤,都有不同的治疗方案。这时候就需要外科、内科、放疗科、病理科等专家合力出击MDT组合拳&才能为患者提供更科学、合理的方案。来自杭州临安的王女士是一位原本需要行乳房全切手术的乳腺癌中晚期患者,通过浙大一院MDT团队的讨论,专家们根据其肿瘤的病理分期、重新优化了治疗方案。之后,王女士遵照MDT制定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先在肿瘤内科进行化疗,肿块有了明显缩小后,接着由乳腺外科医生为其施行了局部切除手术,王女士的乳房最终得以保留,王女士出院后在肿瘤内科门诊定期复诊。通过MDT,王女士得到连续、协作、规范、个体化的治疗。(二)、为疑难、急重症患者快速明确诊断、优化治疗方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统计浙大一院医务部MDT中心组织的543例MDT病例的预后,其治愈及好转率达到71%;(三)加强高风险患者手术前评估,制定多学科协作手术方案,保障围手术期安全;(四)整合医院综合实力,打造医院优势学科品牌,推动新兴学科快速发展;(五)、在诊治疾病的同时,MDT实现医患充分沟通、共同决策。经统计,随着MDT深入开展,浙大一院的2015年上半年医疗纠纷发生数比去年同期下降38%;(六)、提升医院应对紧急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在浙大一院抗击H7N9禽流感的战役中,以李兰娟院士为首包括重症监护室、呼吸内科、体外循环治疗小组、CRRT治疗小组、中医科、放射科、超声影像科、实验室等各科专家组成强大的MDT诊治团队,每周一次固定时间对禽流感病例进行大讨论,采用四抗二平衡&的治疗方案结合人工肝&、人工肾&、人工肺&等技术,从收治第1例H7N9患者到第40例,仅用了短短的28天时间,不仅将死亡率降到最低,还成功研发出我国首个H7N9禽流感病毒疫苗株。MDT的科研成果还分别发表在了《柳叶刀》、《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ature》等国际权威医学杂志上。(七)、MDT对培养复合型医学人才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年轻医生通过参与MDT病例讨论,丰富医学视野,拓展了医学思维模式,是继续教育重要抓手之一。

         三、自主研发MDT软件,浙一MDT&率先实现信息化管理

        为简化MDT流程,提高MDT效率,使MDT惠及更多患者,经过一年多的积累和思索,浙大一院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自主设计和开发了MDT软件并将其嵌入到电子病历系统中,于2015年6月正式投入临床使用,软件尚在优化阶段就受到了广大临床医生和专家的诸多好评。归纳其优势有五大亮点,1、流程便捷、全程无纸化操作;2、实时短信对接。在整个MDT组织协调工作的各个节点,软件自动发送短信至申请医生、专家、医务部MDT中心工作人员三方,沟通即时、有效;3、MDT信息全院开放,资源共享。只要登录软件,即可浏览全院MDT各项信息,年轻医生还可针对自身情况有选择地参与相应的MDT进行学习,丰富和开拓医学视野;4、首次实现MDT会诊质量双方互评,为MDT持续质量改进提供客观依据;5、MDT数据统计高效、准确,为科研助力。

        有了信息化的支持,MDT在临床的开展和推广有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浙大一院未来的MDT工作重点将着力加强各个学科间的衔接、配合,真正将MDT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到临床工作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