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

2022-09-20 1026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5岁以下儿童的急性传染病。全年均可发生,5-7月为高发期。手足口病一般症状较轻,大多数患者发病时,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多由EV-A71CV-A16感染引起,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二、手足口病的传染源及传播途径:

患者、隐性感染者都是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手足口病主要通过以下3种途径传播:一是人群密切接触传播,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引起感染;二是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故与生病的患儿近距离接触可造成感染;三是误饮或误食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发生感染。其中人群密切接触者传播是该病重要的传播方式。

三、人感染后多长时间发病?

从感染到出现症状通常是2-10天,平均3-5天。发热是手足口病常见的首发症状。

四、患手足口病痊愈后还会再得这种病吗?

多种人肠道病毒可以引起手足口病。人感染后只获得某种型别肠道病毒的免疫力,而对其他型别肠道病毒的感染仍然没有免疫力,所以患一次手足口病痊愈后还可能再次患手足口病。

五、手足口病能治好吗?

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一般在1周内痊愈,无后遗症。少数患儿发病后迅速累及神经系统,表现为脑干脑炎、脑脊髓炎、脑脊髓膜炎等,发展为循环衰竭、神经源性肺水肿的患儿死亡率高。

六、孩子出现可疑症状怎么办?

如果孩子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同时要密切观察。不要去幼儿园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其他孩子接触玩耍。一旦出现突然发高烧或神志不清、昏睡、肌肉或身体抽动、呼吸困难等,应立即送孩子到医院就诊。

七、如何预防儿童手足口病?

良好的卫生习惯是有效预防手足口病的重要手段。(1)看护人(家长、保姆等)接触儿童前要洗手、保持干净卫生;(2)儿童接触任何食物前均要洗手、保持干净卫生;(3)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5)流行期可每天早晨起床时检查孩子皮肤(主要是手心、脚心)和口腔有没有异常,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6)接种疫苗:EV-A71型灭活疫苗可用于6月龄~5岁儿童预防EV-A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基础免疫程序为2剂次,间隔1个月,鼓励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

 

八、如果家里有孩子感染要注意什么?怎么护理?

要注意不让生病的孩子接触其他儿童;孩子的唾液、痰液等分泌物、粪便要用卫生纸包好、消毒后丢入厕所,不要随意丢弃,同时要消毒便盆;看护人接触孩子前、替换尿布后或处理孩子粪便后都要洗手;生病孩子的衣服、玩具、餐具、枕头被褥等要保持卫生,孩子的日常用具要消毒。如果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得病,还应及早告诉老师,并不要着急让孩子去幼儿园,需隔离2周,防止传染其他小朋友。

手、足、臀部皮疹初期,可涂炉甘石洗剂;疱疹形成或破溃时,可涂0.5%的碘伏。要注意孩子的皮肤卫生,防止感染。患病期间孩子会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一般为低热或中度发热,不需要特殊处理,可让宝宝多喝水,别穿盖得太厚,用洗温水浴等方法物理降温。如果宝宝出现高热,用物理降温效果不明显时,可合理选用安全、有效的退热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并及时到医院就诊。孩子的衣服、被褥要清洁,衣着要舒适、柔软。剪短指甲,防止宝宝抓破皮疹。孩子的房间要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九、怎样对日常用品进行消毒?

如果家里有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可采用以下方法消毒:奶嘴、奶瓶、餐具、毛巾等物品煮沸10-15分钟;污染的玩具、桌椅和衣物等使用含氯的消毒剂(84消毒液或漂白粉)按使用说明每天清洗;孩子的痰、唾液和粪便、擦拭用纸等都最好倒入适量消毒剂,搅拌消毒后再丢入厕所(注意:75%乙醇无效)

参考文献:

[1]张琳琪.实用儿科护理学.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2]王卫平.儿科学.第9.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修订时间2022.04

修订人叶娟

审核人蒋丽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