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鸡蛋、土鸭、土菜……
这些年
大家似乎“返璞归真”
开始觉得“土”的“野生”的东西
才更有营养更好
然而
且不说“土”的是否就比普通的好
有些挂着“土”名的
甚至可能会要命!
骨折后吃草药
吃出了大问题
“本来是想好得快点,结果反而……”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肝胆胰外科病房里,73岁的李奶奶(化名)低头垂泪,身旁的儿女也沉默不语。
原来,大约半个多月前,李奶奶意外摔倒导致锁骨骨折,在当地医院治疗后,她和家人听说土三七有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刚好村里有人家里有,就问人家讨要了一些,磨成粉,用调味料那种小勺每次一勺放到黄酒里服用,每天2次,希望可以好得快一些。
然而,喝了半个月后,李奶奶开始出现腹胀、乏力、没胃口的症状,两条腿还肿了起来。在当地医院就诊后,李奶奶被诊断为“肝硬化、低蛋白”,接受了输液保肝、补充白蛋白等治疗,但情况并未完全好转,依然腹胀、乏力,精神极差,肝功能持续恶化。
?
“这样下去不行!”李奶奶在家人陪同下来到了浙大一院总部一期肝胆胰外科门诊。由于病情较重,李奶奶完善相关检查后,被收治住院,最终被诊断为肝小静脉闭塞综合征,并已导致肝衰竭了。李奶奶一直身体挺硬朗,没有脂肪肝,也不喝酒,没有肝炎,没有免疫系统疾病,怎么突然会肝衰竭?专家团队追溯李奶奶的病史后,发现这一切的罪魁祸首正是李奶奶喝的“土三七”。
“土三七”导致的肝衰竭无法逆转,为更好治疗李奶奶,肝胆胰外科专家团队在梁廷波书记带领下组织了多学科会诊,邀请消化内科、中医科、放射科、B超等专家团队一起讨论治疗方案,考虑到李奶奶基础身体条件较好,但肝衰竭严重且不可逆,建议李奶奶接受肝移植的治疗方案。
这种肝损没有特效疗法
时间长了危害不可逆
什么是肝小静脉闭塞综合征?
肝小静脉闭塞综合征,又叫肝窦阻塞综合征(HSOS)。在正常情况下,血液通过血管流进、流出肝脏,然而患上肝小静脉闭塞综合征就是将血流送出肝脏的静脉“堵住”了,相当于肝脏里的血“只进不出”,这就造成肝脏“高压”,出现胸腹水、食管静脉曲张,对人体产生极大的损害。
那吃“土三七”为什么会“堵住血管”?
这是因为“土三七”中含有一种叫吡咯生物碱的物质,食用后会损伤肝脏血窦中内皮细胞,导致肝静脉的内膜发生炎症纤维化闭塞,由此血管就堵住了。
最要命的是,服用“土三七”导致的肝损害目前没有特效疗法,只能对症治疗,及早发现、及早干预是关键,如果经过及时对症治疗,部分患者可以康复,但也有20%的患者死于肝衰竭;如果时间长了,造成的肝脏损害是不可逆的,想要治疗就只有肝移植一条路了。
专家再次痛心呼吁
“土三七”并不是“土”的三七!
其实,在媒体上,我们也会看到有人因食用“土三七”造成肝损甚至去世的新闻。浙大一院每年都会接诊到这样的患者,我们也曾写过多次科普提醒,专家再次痛心提醒,“土三七”根本不是“土”的三七,两者风马牛不相及,植物来源、化学成分截然不同,“土三七”有毒!
根据相关文献报道,在西方国家,肝小静脉闭塞综合征通常与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大剂量化疗药物的预处理、实体瘤化疗以及肝移植后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有关,但在我国,肝小静脉闭塞综合征大部分都是出现在误食含有吡咯烷类生物碱成分的药材,典型的就是“土三七”!
浙大一院中医科主任吴国琳主任中医师表示,“三七”和“土三七”是两种不同的植物,其来源、外形功效、成分均不相同!“三七”在《中国药典》里具有确切记录,而“土三七”却没有被纳入《中国药典》,所有正规的医疗机构也不会开具含“土三七”的中药处方。
“三七”的叶形肥大,长得像张开的手掌,六七片叶子朝不同的方向伸展,花果是红色的。
“土三七”的叶片羽状深裂,裂片卵形或披针形,花是黄色的。
在药材性状上,三七的根呈纺锤形或类圆锥形,颈部有茎痕,周围有瘤状突起,侧面有支根断的痕迹,质坚实,碎后皮质分开,中央木质部色较深,呈菊花心状。
“土三七”根圆柱形或略带圆锥形,不易干燥,干后质较疏松,暗褐色,表面不平坦,呈剥裂状。
浙大一院中医科专家提醒大家,千万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中药、中草药,千万不要自行服用民间偏方等,避免影响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作者:薛亮 钱康
网址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EYsJr7RdqIVBJTBxZ2SR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