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医护人员讲解与教育患者及家属间歇导尿的原因、目的。
2. 医护人员向患者解释、示范操作过程,鼓励主动参与护理。
3. 医护人员讲解并和患者沟通,执行正确的饮水计划,向患者宣教饮水计划的重要性,并告知患者正确记录排尿日记。
4. 医护人员教会患者观察并发症,如遇下列情况应及时报告处理:出现血尿;尿管插入或拔出失败;插入导尿管时出现痛苦加重并难以忍受;泌尿道感染、尿痛;尿液混浊、有沉淀物、有异味;下腹或背部疼痛,有烧灼感等。
5.患者出院前患者或家属应学会清洁间歇导尿操作全过程,并按出院告知的时间定期复查。
【饮水计划】
1. 膀胱训练期间饮水量应限制在1500~2000ml,于6:00~20:00平均分配饮水量,每次不超过400ml,入睡前3小时尽量避免饮水。可将饮水计划表放置于床边,以便参考。
2. 在限水的同时应特别注意患者有无脱水或意识不清等情况,脱水会使尿液浓缩,加重对膀胱黏膜的刺激,导致尿频或尿急等症状。
3. 患者尽量避免饮用茶、咖啡、酒精等利尿性饮料,尽量避免摄入酸辣等刺激性食物。
4. 口服抑制膀胱痉挛的药物时会有口干的不良反应,患者不要因此而大量进水,只需间断少量饮水,湿润口腔即可。
5. 进食或饮水后,及时准确地记录摄入的水量。每天的出入量须保持平衡,如未能达到目标,需根据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
6. 正确规律饮水:早、中、晚餐各400ml,10:00、16:00、20:00各200ml,晚上8:O0至次日早晨6:O0期间尽量不要饮水,使膀胱有规律的充盈。
7.排尿日记(voiding diary):是评估下尿路功能状况最简单并且无创伤的方法,患者可在院外自行完成(见表4-1)。
表4-1 排尿日记记录表
备注:
1. 进水量包括水、汤、果汁、粥、麦片等所有饮品及静脉输液量,每日总量不超过2000ml。
2. 睡前3小时不饮水。
3. 自主排尿量请在“自排”栏上填上容量。
4. “漏尿”指尿湿裤子、尿湿床单、尿湿尿片,分别填上“+”、“++”、“+++”。
5. “其他”包括尿中带血(▼)、尿有臭味(※)、混浊(●)、有沉淀物(◆)、插尿管有困难(⊙)、发热(×)等,请填上症状符号。
6. 排尿日记需要记录至少3天以上。
排尿日记已经被广泛用于诊断下尿路疾病,是所有正式检查的组成部分,患者在居家或工作中就能自行完成,排尿日记的益处在于可以评估患者所习惯的环境中下尿路症状的严重程度。通过积极记录排尿日记,患者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成为参与者,而且患者的积极性也从中得到准确地评估。
参考文献
1.燕铁斌.康复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154-155.
2..励建安.康复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242-244.
修订时间:2022.7
作者:朱雪琼,吕敏
审核人:王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