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义: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与血压升高并存的一组疾病,发生率约为5%-12%,其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以及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和慢性高血压合并妊娠。
二、病因及高危因素:
该病至今病因不明,很多学者认为是母体、胎盘、胎儿等众多因素作用的结果。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孕妇年龄≥40岁;子痫前期病史;抗磷脂抗体阳性;高血压、慢性肾炎、糖尿病;初次产检时BMI≥35kg/m2;子痫前期家族史(母亲或姐妹);本次妊娠为多胎妊娠、首次怀孕、妊娠间隔时间≥10年以及孕早期收缩压≥130mmHg或舒张压≥80mmHg等均与该病发生密切相关。
三、预防指导:
(一)主动于妊娠早期开始接受产前检查,坚持定期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及时得到治疗和指导。
(二)采取左侧卧位休息以增加胎盘绒毛血供,同时保持心情愉快也有助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预防。
(三)合理饮食,减少过量脂肪和盐的摄入,增加蛋白质、维生素以及富含铁、钙、锌的食物,可从妊娠20周开始,每天补充钙剂1-2g,可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
四、治疗方式:
镇静、解痉、降压、利尿,适时终止妊娠。
五、并发症:
HELLP综合征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严重并发症,可以发生在无血压升高无尿蛋白的情况下,多数在产前,也可发生在产后。HELLP综合征以溶血、肝酶升高及低血小板计数为特点。
六、健康指导:
(一)、保证休息,保证充分睡眠,每日休息不少于10小时,在休息和睡眠时,以左侧卧位为宜。
(二)、合理饮食,摄入足够的蛋白质(100g/d以上)、蔬菜,补充维生素、铁和钙剂。食盐不必严格限制。全身水肿的孕妇应限制食盐入量。
(三)、遵医嘱用药,不擅自停药、减药,并密切关注用药后的不适反应并定时复诊。
(四)、加强胎儿监护,自数胎动,加强产前检查。出现胎动减少、腹痛、阴道流血流液情况及时就诊。
(五)、如有头痛、视力改变、上腹部不适等症状,及时就诊或联系医务人员,每日测量体重及血压,监测尿蛋白。
(六)、保持心情愉快。家属积极配合,并给予孕妇心理及生理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 谢幸,孔北华,段涛等.妇产科学第九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修订时间:2022.10
作者:陈建红 审核:李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