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

2023-12-18 2146


一.什么是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又称子宫体癌,是指发生于子宫内膜上皮的恶性肿瘤,以腺癌最常见。好发于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妇女,平均发病年龄60岁,其中75%发生于50岁以上的妇女,是女性生殖道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占女性全身恶性肿瘤的7%。近年来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

二.子宫内膜癌的病因有哪些?

目前,子宫内膜癌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以下为高危因素:  

(1)肥胖、不育、未产、延迟绝经(52岁后)。

(2)与垂体功能失调相关的疾病:糖尿病、高血压。

(3)与雌激素增高有关的妇科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颗粒细胞瘤、有子宫增生或不典型增生史和子宫肌瘤不规则出血者。

(4)有使用外源性雌激素史者。

(5)有子宫内膜癌家族史、多发恶性肿瘤和重复恶性肿瘤倾向者(乳腺癌、卵巢癌等)。

三.子宫内膜癌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约90%的患者出现阴道流血或阴道排液症状。

(1)阴道出血:为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最常见表现。尚未绝经者表现为月经紊乱或经量增多;围绝经期患者表现为不规则阴道流血,绝经后患者常表现为绝经数年后不规则阴道出血。

(2)阴道排液:多为血性液体或浆液性液体,合并感染则表现为脓血性排液,有恶臭味。

(3)疼痛:肿瘤浸润周围组织或压迫神经引起,宫腔积脓或积液可引起下腹疼痛或下坠感等。

(4)恶病质:晚期患者可出现贫血、消瘦、发热、全身衰竭等。

四.如何治疗子宫内膜癌?

主要的治疗方式有手术、放疗及药物治疗。治疗方案应根据肿瘤累及范围、组织学类型,并结合患者年龄及全身情况制定。


五.如何预防子宫内膜癌?

1.更年期异常出血,阴道排液,合并肥胖、高血压或糖尿病的妇女,要提高警惕,及时就医,早期诊断。

2.治疗癌前病史,对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特别是有不典型增生患者,应积极给予治疗,严密随诊,疗效不好者及时手术。

3.严格掌握雌激素使用的指征,更年期妇女使用雌激素进行替代治疗,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同时应用孕激素以定期转化子宫内膜。

六.子宫内膜癌出院后要注意什么?

1.自我监测:监测腹痛及阴道流血等情况,如有不适及时就诊。

2.饮食指导: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忌生冷辛辣刺激食物,增强机体抵抗力。

3.活动与休息:避劳累和过度活动,术后3个月内避免举重物,久站等,以免过度增加腹压。

4.性生活及盆浴:禁盆浴及性生活3个月,根据复查情况确定恢复性生活及盆浴的时间。

5.复查及随访:术后遵医嘱按时复查,如出现腹痛、阴道异常出血、分泌物异常等不适症状,需及时就诊。

随访:子宫内膜癌患者在治疗后应密切定期随访,争取及早发现有无复发,约75%~95%复发是在术后2~3年内。常规随访应包括详细病史(包括任何新的症状),盆腔的检查,阴道细胞学涂片,X光胸片,血清CA125检测及血常规,血化学检查等,必要时可作CT及MRI检查。一般术后2~3年内每3月随访1次,3年后可每6个月1次,5年后1年1次,95%复发病例均可经临床检查,阴道细胞         

学涂片检查及血清CA125检查发现。



参考文献:

谢幸,孔北华,段涛等.妇产科学第九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306-310.

修订日期:2022.5

作者:李娜利     审核:应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