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窗口写青春|号手大白向祖国报告

2022-05-273879



图片

图片

疫情当前,使命在肩

党有号召,团有行动

当前国内疫情防控形势复杂严峻

浙大一院各青年文明号集体作为青年突击队

“青”尽全力 齐心抗疫

用实际行动诠释了

“敬业、协作、创优、奉献”的精神内涵




图片


图片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说:“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有责任有担当,青春才会闪光。” 浙大一院青年文明号的号手们谨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在本职岗位上奋力攀登,在疫情防控一线披甲出征,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刻冲得出来、顶得上去,展现出自信自强、刚健有为的精神风貌,吹响青春号角,向祖国报告。


图片

肾脏病中心青年文明号

2022年3月,新冠疫情再次袭来,肾脏病中心青年文明号的号手们临危受命,积极投身于上海、湖州等多个战场,充分发扬了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先后有20名号手参与到本次核酸检测、方舱医院的诊疗队伍中。

号手中有此前曾参加过之江抗疫,此次又义不容辞进入援沪方舱的“老将”,也有心系疫情、无所畏惧的“新青年”们。我们不但出色完成了抗疫任务,更是在抗疫同时不忘初心,充分发挥医务人员的救助精神,面对居民癫痫发作等突发情况,伸出援手,进行专业救治及保护。

在我们青年文明号中,血透室护士长俞伟萍带领下的血透护士们建立了一支特殊的援沪队伍。在疫情之下,上海血透患者的正常诊疗受到了极大挑战。血透护士们面对完全陌生的透析患者、规章制度、工作环境、透析机型号,迎难而上,每天18-24小时为患者提供血透治疗。而留守浙一大本营的医护们,也相继承担起疫情防控区患者的隔离血透任务,共计在隔离病房为67位患者进行了192次血透,为杭州患者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仁心大白,援护抗疫”,遒劲有力的大字,质朴的感谢信,一次次点赞和握手,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赞许!

图片

图片


图片


门诊西药房青年文明号
面对这一波来势汹汹的疫情,门诊西药房青年文明号不负韶华,践行使命,积极响应医院和支部号召,青年药师们奋勇争先,在各个抗疫战场上冲锋陷阵。我号青年药师孙梦、朱月支援上海,两位95后漂亮小姐姐“初生牛犊不怕虎,越是艰难越向前。”作为骨干号手的孙梦是第一个报名的,她说:“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在我们青年一代的心中激起巨大回响,当我接到紧急通知后,我便主动请战前往上海。乌云不会成为我们的阻碍,我们每一位青年都是星星之火,团结起来定能成为燎原之势。”二次主动请缨支援的朱月说:“回想在上海攻坚抗疫的一个月,是与上海人民同心协力打赢这场大仗硬仗的坚守,相比出发时光荣而又忐忑的心情,每每收到小朋友的礼物或者当地居民由衷的称赞和感谢时,我们感到一切都是值得的。”支援抗疫的队伍日渐壮大,我号另有4位青年药师支援嘉兴海宁,1位支援宁波抗疫,都是临时授命,义无反顾奔赴一线。一个月来,我号青年药师还支援上城区、余杭区核酸采样工作,共计27人次,共采样31天。
 同时,我号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从疫情中总结经验,开拓创新,将传统的发热药房改造成了全新的24小时自助云药房,切实做好每天自助发药机和智能药柜的补药和维护工作,改善了患者就医体验,提升了院感防控水平,保障了发热自助药房24小时全天候正常运转。

图片


急诊科青年文明号
2022年4月,浙大一院急诊科青年文明号号长王海平接到抗疫任务,随浙江医疗队赶赴上海临港方舱,执行新冠患者收治任务。作为急危重症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援的青年“老将”,她肩负起了更多的责任和使命。目前王海平护士长是护理领队之一,早在此之前,她已经投身于此,陌生的团队、环境、系统都需要提前部署,在最短时间内全方位掌握工作内容,从计划制定到落地执行,快速反应,快速调度,充分运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思路不断优化管理方案,使几百人感染舱内的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生命体征检测、核酸采样、急诊救护、统筹协调、信息联络……在每一件“小事”每一件“大事”上,这位“明星护士”,都做到了严谨求实,脚踏实地,在风雨一线,不负党和人民的期望,生动诠释了青年文明号的精神。

图片

图片
图片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青年文明号

 4月13日凌晨,收到医院的征召,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青年文明号号手陈巍主动报名参加援沪医疗队,虽然已多次志愿参与省内核酸检测任务,一个多月没有休息,但依旧义无反顾的踏上了援沪采样的征程。在工作期间主要负责市民核酸采样工作,积极配合领导的任务,协调同事间的工作,高质量的完成了预定的采样任务。

 静配中心青年文明号作为临床药学部的一员,虽然平时不在临床一线工作,但丝毫不影响大家踊跃报名参加抗疫的积极性,守护在岗位上的号手分担了援沪同事的工作,并且十几位青年作为后备力量随时做好出征的准备,展现了静配中心青年文明号的使命与担当。

图片

图片
图片

肝胆胰病区青年文明号

 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肝胆胰病区青年文明号的号手们果断逆行、无畏奔赴。自2022年1月以来,我号青年共57人支援各地抗疫工作,时长总计731天。

我号核酸采样队员经常凌晨三四点起床,十几个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加上天气炎热,穿着防护服就像在蒸桑拿,但没有一人喊苦喊累,偶尔忙里偷闲,一起说说笑笑、互相关心和鼓励,愉悦的心情似乎冲淡了闷热和疲惫。大家辛苦付出换来了无数的鞠躬、感谢、点赞,还有小朋友们的爱心折纸、手绘漫画,社区群众亲手制作的感谢展板……

我号援护方舱队员林雨、江岚等面对方舱内大部分为高龄且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的患者,她们深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除了做好疾病的治疗和护理工作外,还经常主动关心患者心理健康,为其提供心理支持。经常记录身边感人事迹,积极向上的抗疫事迹等,分享出去,让更多的人拥有战胜疫情的决心。无论是核酸采样队员还是援护方舱队员,我号青年均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困难,大家互相鼓励,互相帮助,共克时艰,最终圆满完成任务

图片
图片

输血科青年文明号

在这场临危受命的防控阻击战里,输血科青年文明号号手们每日往返于湖州驻地与所支援的上海检测点之间。当天凌晨奔赴前线,任务结束后披星戴月而归。第一次出任务就是当时疫情最严重的浦东新区,虽与病毒近距离相接,承担高负荷的任务,但他们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务实的作风投身战役,坚定信心丝毫不惧。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浙一人的身影。新增的感染人数不断攀升,青年同志们接力报名,大家积极要求投身防疫一线,时刻做好应急准备,等待上级组织召令。截止目前,支援杭州核酸采样工作的输血科青年号手就有16位,他们主动担当,勇于作为,是一批能接任务热情奉献的青年。

同心战疫情,人间四月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输血科青年文明号的青年们听从号令、响应号召、挺身而出、冲锋在前,积极投身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高凝聚力高效率地完成任务,用实际行动彰显青春担当!目前,两批援沪人员已平安归来,我们相信坚持就是胜利。携手抗疫,静待花开,疫情终将散去,让我们一起守候胜利的曙光。

图片

图片
图片


人工肝中心青年文明号

人工肝中心青年文明号直面危险、冲锋在前,非洲、武汉、上海、隔离病房、负压病房、方舱医院、核酸检测点等等,哪里有疫情,哪里就有人工肝中心青年文明号号手的身影;指导和协助了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西柳州人民医院等相关科室及本院感染科各亚专科创建青年文明号,先进事迹被国家级媒体及国内外期刊广泛报道,形成了具有强大辐射影响力的青号品牌。

党有号召,团有行动。在拼搏奋进、勇于牺牲、乐观向上的文化熏陶下,人工肝中心青年文明号始终在科研、临床、社会服务工作中践行着责任与担当,青春在拼搏中闪耀、理想在奋斗中升华。

图片

感染科艾滋病区青年文明号
当新冠疫情突如其来,感染科艾滋病区青年文明号(浙一关艾)全体号手作为浙大一院首批抗疫工作人员进驻隔离病房,从庆春院区转战之江院区,日夜奋战近两月,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号手们的出色表现和五四奉献也受到了社会的高度肯定,青号事迹受到了央视、新华社、浙江卫视等主流媒体报道。
 2022年,国内各地再次涌现疫情,我号青年积极报名,副号长黄莺、号手周笑笑、周天萍、孙丹萍等积极投入抗疫工作,辗转杭州、宁波和上海等参加疫情一线防疫工作,周天萍还作为浙江省援沪方舱医疗队护理组长一直坚守在岗位上,用行动向祖国报告,号手们无私无畏、捍卫人民生命健康的担当作为,是我号一直坚持的创号精神。
浙一关艾作为浙大一院感染科的亚专科,号手们在治疗重症感染者上的经验丰富,从禽流感到重症甲流等治疗,练就了号手们扎实过硬的临床本领,我号也成为我院唯一一支全体号员参与疫情抗击的青年文明号。这是使命,也是更高的要求,我号将继续动员号手们,响应国家号召,用实际行动向祖国报告!

图片

图片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青年文明号

2022年3月底,上海的确诊人数持续增长,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在浙江省卫健委的组织下,浙大一院54名医护人员于4月3日奔赴上海一线支援抗疫,我号也有多位青年支援。初到上海,所见让我感到心酸,因疫情的影响,昔日熙熙攘攘车水马龙的上海街道空无一人。那时也让我油然而生一种使命感,希望我们浙江队的支援,能够帮助这座城市尽快恢复往日的繁荣。
我们的任务接管上海临港方舱的部分床位,临港方舱位于浦东的保税港内,距离驻地酒店72km,每天通勤时间在4小时以上,再加上舱内工作的时间,我们每天十个小时以上不吃不喝不能上厕所。但是大家都毫无怨言,只希望能顺利完成工作,做到零感染。
舱内许多患者因前期居家隔离时间较长加上对新冠病毒的恐惧有焦虑情绪存在。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十分注意对这部分患者的心理疏导,细致的为他们解释病情,引导患者调整心态,鼓励他们多沟通。同时我们也为舱内的小朋友们准备了画笔,鼓励他们用自己的画记录下自己的心情及舱内所想。
在我们的努力下,不断有患者治愈出院;在院的患者积极参与到我们的志愿者活动中,为人民服务;舱内的小朋友用她们的画和稚嫩的字迹表达着对我们浙江队“大白们”的感谢;患者用诗歌表达对医务人员的支持与理解。一批批康复患者的出院,我衷心的高兴和感动,每一个平凡人的付出,都是为上海的战胜疫情添砖加瓦!
图片

图片
图片


门诊检验中心青年文明号

3月27日23时,接到院方通知出发支援上海核酸采样。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生命重于泰山,检验科主任收到通知后,青号号手就开始了积极踊跃的报名接龙,最终用时10分钟就完成了抗疫报名汇总工作。检验科青年文明号派出8名检验人员均为近两年入职的新员工,平均年龄不到25岁。核酸采样队的同志谈起在上海执行任务的这些日子很艰苦但是很值。

从第一天深夜抵达上海,即刻出发开展采样任务,长达十至十二个小时不吃饭不喝水不上厕所,他们不断挑战着生理的极限。因为任务常常在深夜两三点出发,号手黄琼因失眠引发腹痛,小伙伴们都劝她休息,但是她说小伤怎么可以下火线?少了我,大家的任务就更重了,这是小问题,能克服,检验出身采核酸她最“在行”。她们在30度的高温下,爬楼上门采样,包裹着密不透风的大白服,一个个台阶往上爬,一个个台阶走下来,没有听到她们说要放弃,希望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这一刻是青年文明号永不言弃精神的最佳诠释。

在执行支援任务过程中检验科青年文明号的队员们发扬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浙一作风,受到领导和当地百姓的高度肯定。

此次任务的圆满完成再一次充分展示了我们浙一人、浙一检验人召之即来、来之即战、战之必胜的精神。我们是普普通通的“浙一人”,也是超级英雄的拼凑。有一份热,发一份光,就像萤火一般,在黑暗中发光。期盼疫情早日平息,清风徐来,桃花依然再开,阴霾终究散去,阳光始终温暖,那时我们上海外滩东方明珠塔下再会

图片
图片
图片


健康管理中心青年文明号
白雪皑皑到春寒料峭,直到春暖花开,2022年伊始,疫情不断,在保障日常工作的同时,我号10余位号手也在各个战场上奋战,杭州、上虞、宁波、海宁、上海都有过大家忙碌过的身影,现在也依旧有人还留在战场上。
“我始终觉得,辛苦的记忆终会过去,记住的一定是你的值得。”——护士长盛迪作为队长带领临时组建的队伍顺利完成出征任务。“今年的冬天,虽有疫情,但有人情。”——青年号手王婷婷。“若有召,召必回,战必胜。”——青年号手蒋琦。“天气渐暖,万物复苏。相信,在这些冲在战疫一线身影的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在明媚的春光下摘下口罩,沐浴在醉人的春风中。”——青年号手王苏蕾。“抗疫的日子接近尾声,今年的春天已如约而至,抗疫的胜利就在眼前,愿山河无恙,你我皆安好。”——青年号手许佳艺。“这是一场战争,逆行的灯光下大家朝着同一个方向奔跑努力,终会共渡难关!”——青年骨干号手张霞。
“我看不见你的脸庞,但我相信你的美丽,茫茫人海,我不认识你是谁,但我记住了你的名字,我看不见你的疲惫,但我感觉到你的坚毅,还有这份敬业和担当,白衣天使啊,你是新冠的克星,你是我们的救星。”——村民写给采样大白们的诗。

图片

外科监护室青年文明号

自2022年3月上海疫情爆发以来,外科监护室青年文明号先后派出四批次人员逆行而上,奔赴上海。3月28日,付继慧、黄屹、陈淑芳、慎宝、王卫卫、张修民随浙大一院首支核酸采样队赴沪;4月3日,本号青年王琳、滕耀华作为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方舱医疗队的成员出发上海;4月13日,王思睿、罗丹、张玺、张欣雨、许欣、黄晓晓随浙大一院核酸采样医疗二队入沪;4月18日,浙江援沪重症救治医疗队紧急组队、入沪援助,外科监护室派出了翁峰霞护士长,付庆辉医生、翁雯雯、郭漳彬护士。在上海疫情最焦灼的时期,外科监护室青年文明号挺身而出,冲锋在前,积极响应号召组织青年投身于疫情最前线,挽救生命。
在上海的各个小区活跃着外科监护室青年的身影,走街串巷、爬楼入户,虽汗流浃背,仍柔声细语扫码、采样;在临港方舱活跃着外科监护室青年的身影,生命体征监测、核酸采样、急诊救护、心理疏导,在特殊的时期给予了病人信心和爱;在上海医院的重症监护室依然活跃外科监护室青年的身影,这是与死神搏斗的场所,与时间赛跑的战场。战友们说:“用重症人的精湛专业技术,救回一条条生命的时候,是最开心的时候。虽然过程很难,但是结局很美!”
疫情面前,彰显青年本色。平时的时候看得出来,关键的时候站得出来,危难的时刻豁得出来。外科监护室青年文明号集体吹响号角、主动担当,立足自身岗位职责,不断发挥青年文明号风采,为上海疫情防控和救治工作注入青年动能和暖心力量。他们是逆行而上的“先锋队”,他们是初心不忘的“排头兵”,他们是共克时艰的“守沪者”。
图片

图片
图片

肿瘤外科青年文明号

三月以来,肿瘤外科青年文明号的各位号手积极响应号召,参与上海、桐乡、海宁、余杭等地的核酸检测支援。号手余静于4月13号凌晨两点接到通知前往上海进行核酸检测工作。在上海期间,支援闵行区,徐汇区,在社区中穿梭采样。在采样过程中,收获了社区工作人员的热情招待,当地居民的感谢。在队伍中,收获了一批团结互助的好伙伴!

号手饶梦于3月27日晚接到护士长的援沪通知,予次日凌晨四点半出发前往上海进行核酸采样任务。主要负责核酸采样,积极配合领队的调配,和同事默契的配合,高质量的完成采样工作。号手蔡晓璐于4月13日接到通知,赴上海支援核酸检测。我们随着医院的队伍,走进上海的各个社区,无论日晒雨淋,无论乘着客车还是小三轮车,我们一丝不苟,圆满完成一项项任务,为抗疫事业付出自己的一份力。

图片


图片

图片


宣传中心青年文明号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宣传中心青年文明号的号手们不忘初心,坚守疫情救治和新闻舆论阵地,长期以来在疫情宣传方面发挥了领头雁作用,极大提升了医院品牌声誉度和美誉度。
今年全国疫情多点爆发,尤其是上海疫情形势一度严峻,青年党员号手们一边做好援沪医疗队的宣传工作,一边也积极报名医院组建的核酸采样应急小组,号手吴海波多次随队前往余杭区开展核酸采样工作。
医疗队援沪期间,宣传中心青年文明号组建前方宣传工作群,制定相关宣传制度,落实宣传联络人员,在各级媒体上发布文章百余篇,制作视频30余条,且被新华社、天目新闻等媒体广泛转载,再次彰显了浙大一院作为传染病国家医学中心的责任担当。
图片

骨髓移植中心青年文明号-争创号

浙大一院骨髓移植中心作为世界一流的医学中心,自1993年起开展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至今已成功实施各类造血干细胞移植2500余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先后两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本中心是国内最早开展细胞免疫治疗CART技术的研究中心之一,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及CAR-T细胞治疗领域获得了多项卓越研究成果。骨髓移植中心青年文明号号手们不怕苦不怕累,充分体现了浙一青年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我们在工作已非常繁忙、人员紧张的状态下派出了30多名号手奔赴各个疫区,包括上海、宁波、海宁、上虞等。留守杭州的号手除了保证病房辛苦的日常护理工作,也同时要担任不定期的本地采核酸任务。

青年文明号号长丁淑怡护士长带队参加了余杭抗疫,周晓瑜和许丽炜护士长带队前往上海,温燕玲护士长在杭州封控区采集核酸,充分继承和弘扬了南丁格尔不畏艰险、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勇于献身的人道主义精神。紧跟着医疗的步伐,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我们青年文明号始终砥砺深耕、履践致远,发挥着关键的作用。未来的我们将狠抓学科建设,不断提升医疗科研、服务质量,进一步推动医院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带领青年文明号集体“逐梦新征程 笃行向未来”!

图片
图片

儿科青年文明号-争创号

2022年是仍然充满考验和挑战的一年,新冠疫情多点多面散发,局部地区爆发,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式,儿科青年文明号的热血青年们也纷纷主动报名参加疫情防控工作,先后有8名90后医护人员参与疫情防控工作,足迹遍布杭州余杭区、滨江区、宁波北仑、嘉兴海宁、上海等地。

号手陈金玲说,接到支援方舱的消息后还是有一点紧张的,但是很快就调整了心态。在方舱每一天都需要打起12分精神,有一点累,但是不觉得辛苦,因为感觉自己成为了一束微光,点燃了一份希望。号手戴铖钧说,仿佛昨天还在学校里享受保护,今天就成为守护社会的一份子,青春小尾巴的这个衔接就是那么猝不及防而又理所当然。参加抗疫支援的任务虽然辛苦,但是却让人非常有成就感和自豪感,让我觉得我可以为这个社会做一些事情,一些需要我去做的事情。

夜愈黑,光愈亮,挥洒汗水,期待曙光。“昨天父母眼中的孩子,今天已然成为新时代的脊梁,成为我们国家的骄傲和希望!”,经过抗疫战火洗礼与淬炼的青春,这些青年们一定会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芒。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青年文明号,是一个称号也是一种使命

青年文明号,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责任

在这场疫情的战场上

号手“大白”们主动请战,冲锋在前

展现“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青春情怀

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

青春心向党,我们在行动

图片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