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中国—阿拉伯国家公共卫生科技合作中心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正式启动。合作中心将依托中国先进的医学研究和诊疗资源,面向阿拉伯国家建设覆盖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和临床诊疗的全链条合作体系,致力于打造公共卫生合作的重要平台,推动中阿在全球卫生治理领域加强交流协作。
来自中国、埃及、约旦、阿尔及利亚,以及阿拉伯国家联盟驻华代表处和阿联酋驻上海总领事馆的嘉宾出席了启动会。
合作中心的成立是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在2022年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上提出中阿务实合作“八大共同行动”之“卫生健康共同行动”,“中方愿同阿方共建公共卫生科技合作中心和疫苗创新与研发合作联盟,以及为阿国民众提供远程医疗健康服务”等内容的关键举措,是加强卫生健康领域合作的重要成果,将为深化民众健康福祉贡献力量。
合作中心是目前全国唯一“同阿方共建公共卫生科技合作中心”,它以主动姿态对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模式进行创新探索,助力构建“五大合作格局”,推动中阿命运共同体建设、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建设跑出加速度。
科学技术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陈家昌致辞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曹雪涛致辞
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胡伟致辞
浙江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马琰铭致辞
阿拉伯国家联盟驻华代表处主任艾哈迈德•穆斯塔法致辞
埃及前卫生与人口部部长玛哈•埃尔拉巴特致辞
约旦高等教育与科学研究部秘书长马蒙•德比致辞
阿联酋驻上海总领事馆总领事穆哈纳德•纳克比致辞
会议由浙江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陈刚主持
中国—阿拉伯国家公共卫生科技合作中心负责人、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梁廷波介绍合作中心建设工作
合作中心人才培养项目第一期学员代表、埃及国家肝病与热带医学研究院副院长阿里•赫德发言
据介绍,合作中心将紧密结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在传染病、肿瘤、神经精神疾病、老年健康、心血管疾病、重症医学等领域的科研与诊疗优势,组建联合研究网络,推动中阿疫苗创新研发合作。同时,合作中心将建立面向阿拉伯国家的远程医疗平台,接收医师和管理人员来华进修培训,探索为当地特需人群提供个性化、国际化医疗服务。
中国—阿拉伯国家公共卫生科技合作中心启动
在技术合作层面,合作中心将整合中西医协同与医工信息交叉创新,围绕重大卫生需求清单开展重点联合攻关,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并促进中医药高质量融入阿拉伯国家卫生体系,通过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支持阿拉伯国家提升公共卫生管理能力。未来,合作中心还将建设研发转化孵化平台、公共卫生诊疗中心和疑难病诊疗目的地,促进医疗技术共享和管理经验互鉴。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与阿尔及利亚健康科学大学合作签约
作为合作中心依托单位,浙江大学是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代表,积极与阿拉伯国家开展教育合作,培养高层次人才,搭建开放包容的国际化办学平台。浙大一院则是国家医学中心建设单位和全国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单位,近年来作为合作中心的主体单位与阿拉伯国家在公共卫生领域合作频繁,先后与埃及、阿联酋等国高校和医疗机构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互派团队访问交流。浙大一院有实力、有信心高水平建设中国—阿拉伯国家公共卫生科技合作中心,将相关工作做实做好。
在前期筹备阶段,浙大一院整合全院资源,积极推动与阿拉伯国家多轮沟通,2024年10月,医院代表团访问阿尔及利亚、阿联酋、科威特等国,期间推动浙江大学与阿尔及尔第一大学签署合作备忘录。2025年5月,埃及卫生部已派出首批学员来院进修。近期浙大一院还将接收来自埃及、毛里塔尼亚、阿尔及利亚等国的医生和医学生来院研修学习。
出席启动会的还有:
科学技术部国际合作司(港澳台办公室)司长戴钢,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际合作司(港澳台办公室)副司长(主持工作)、一级巡视员何炤华,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兼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仁元,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周土法,浙江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王红威,浙江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二级巡视员吕华,埃及卫生与人口部部长助理哈特姆•阿米尔,阿尔及利亚健康科学大学校长梅尔扎克•加尔纳乌特。
与会代表表示,合作中心的成立体现了中阿共同应对全球公共卫生挑战、加强卫生治理体系建设的决心,将进一步增进相互理解和友谊。中阿将携手推动关键技术攻关和科研协同创新,建设好这个“健康丝绸之路”合作平台,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和中阿命运共同体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