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胰外科护理团队

团队概况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肝胆胰外科是全国最大的肝胆胰中心之一,目前拥有庆春、余杭、之江三大院区14个病区共计600余张床位。位列中国医学科学院科技量值排行榜专科第五,复旦大学专科声誉排行榜全国第五,是国家重点学科、国家“211”重点建设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也是浙江省首批加速康复外科专科护士及浙江省首批器官移植专科护士培训基地。

护理学科现有护士271人,其中高级职称5,中级职称92;硕士12,在读硕士1698.5%为本科及以上学历专科护士共计14人,包括器官移植护理专科护士3,重症监护专科护士3人;内镜护理专科护士2;加速康复外科护理专科护士2;中西医结合专科护士1人疼痛护理专科护士1人;营养支持专科护士1人;造口伤口失禁护理1人。肝胆胰外科护理学科以“移植精神”为引领,集肝胆胰外科、肝脏移植、肝胆胰介入中心三位一体,充分发挥学科优势,践行最佳临床实践、注重护理科研创新,持续打造实干型、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的护理学科。


专科特色

一.全面推广加速康复理念,有效改善患者结局,持续提升患者满意度

以MDT模式组建ERAS多学科合作团队,构建ERAS集束化护理方案,涵盖术前、术中、术后15项主要的围手术期护理优化措施,包括多元化健康教育、呼吸道管理、多模式镇痛、目标导向液体治疗、早期活动、早期拔管、早期进食、VTE预防等,将ERAS证据与知识,转化为“可操作、可评估、可重复”的临床实践,有效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了术后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同时通过举办学习班、专科护士培训、接待进修等多种形式,将院内成熟的加速康复外科理论体系向基层医院积极推广,得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二. 强化大器官移植护理技术体系创新,实现大器官移植临床护理服务能力全国顶级

移植护理团队紧密联合医疗团队,强化大器官移植护理关键技术创新,实施高难度小肠移植手术、肝移植手术患者的全程化、精准化照护(包括全肝移植、活体肝移植、小儿肝移植、减体积肝移植、劈裂式肝移植、多器官联合移植等3000余例)。开展器官移植患者气道管理、营养管理、伤口/造口管理、移植康复护理技术、移植延续性照护等,全面提升全国顶尖水平的大器官移植临床护理服务能力,为医院建设全球领先的大器官移植高峰学科群,打造大器官移植全球诊疗中心发挥积极的作用。


三. 成为大器官移植专科护理技术人才培育与输出地

作为浙江省首批器官移植专科护士培训基地,接收来自全国各地的器官移植专科学员,为国内外各大医疗机构开展大器官移植提供护理技术指导,截至目前已为全国培养了66名器官移植护理领域高层次专科护理人才,成为大器官移植专科护理技术人才培育与输出地,促进了我省乃至全国器官移植护理向专科化、精准化方向发展。



四. 基于临床实践,发挥临床资源优势,开展高水平护理研究

护理团队以临床实践为基础,以循证护理为核心,立足科学证据,积极探索学科发展新理论、新技术、新模式,促进证据转化与临床应用。针对ERAS围术期重点环节,积极开展证据总结与转化应用,如: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最佳证据应用;肝切除术后早期活动的最佳证据应用等。针对器官移植关键护理技术开展相关护理研究,如:器官移植受者心理弹性的研究;移植术后相关代谢并发症的研究;ERAS在肝移植围手术期的应用研究等。积极构建大器官移植数据研究平台,包括围手术期护理数据库、随访数据库等,为制订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大器官移植临床护理诊疗规范与标准奠定基础。


团队成效

三年护理团队已成功申报省部级、厅局级课题30余项;发明实用新型专利50余项;发表SCI、一级及核心期刊护理论文60余篇;参与编写《儿童肝移植围手术期管理专家共识》、《加速康复外科理论与实践》、《加速康复护理实践专家共识》、《门脉高压患者门体支架植入围手术期营养管理专家共识》、循证护理》、《外科护理学》等编著与教材10余项;荣获国家级及省级质量改进金奖、一等奖等共9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