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护理团队

团队概况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骨科目前已成为杭州地区规模最大的骨关节损伤和骨骼肌肉疾病诊治中心之一,目前拥有庆春、余杭、之江三大院区7个病区,总床位314张,年手术量超1万台。技术实力雄厚、医疗设备先进,拥有众多智能辅助诊断、手术辅助和康复治疗的先进技术及设备。下设关节外科中心、运动医学中心、脊柱中心、创伤中心、肿瘤中心及手显微外科中心,全面开展骨科所有复杂疑难手术。   

护理团队现有护士120余名,其中硕士4名,在读硕士2名,本科112人;高级职称1名,中级职称32名;骨科专科护士1名,康复专科护士1名。骨科护理团队是一支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扎实的专科技能、优质的服务态度、专业且有温度的高素质、高学历、高水平护理团队,为骨科患者提供急危重症救治、快速康复、预防保健、慢病管理一体化的健康服务。护理团队秉承创新、进取的精神,不断钻研,推动骨科护理高质量发展。

                                                                      

专科特色

一、构建血管危象预警模式,提高移植组织存活率 

骨科手足显微技术国内一流,舟/月骨坏死带血管蒂/游离骨移植重建术技术省内第一,血管危象是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护理团队建立血管危象监控三级质控网络,对血管危象高危风险患者进行预警控制和筛选,设计血管危象风险评估表单,制定血管危象护理安全路径、处理流程和制度,建立实时监控及报告平台,制定显微外科术后各部位康复计划,大大降低了血管危象的发生率,提高组织存活率。


二、基于脊柱微创技术的创新,制定规范化护理方案 

脊柱微创斜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OLIF术)具有间接减压、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矫形能力好等优势;主要针对L2~L5节段。骨科团队对手术操作方式、器械等进行优化,创造性地将OLIF术式应用于L5/S1节段,扩大了此术式的应用范围,并成功在国内推广。护理团队以风险控制为导向,制定了规范化治疗、护理流程;设计制作运动神经功能评估图卡,结合手术节段神经根所支配的关键肌群进行下肢肌力的评估,提高了脊柱专科神经功能评估的准确率;规范下床活动和支具佩戴方案,提高了脊柱稳定性,改善脊柱功能。


三、率先开展骨折联络服务(FLS),降低脆性骨折患者二次骨折发生率

      骨质疏松缺乏规范、有效的治疗,仅有20%的老年脆性骨折患者接受治疗,五年内二次骨折发生率约为25%。骨科医护团队合作率先开展骨折联络服务,组建多学科团队,护士作为FLS联络员,识别脆性骨折患者,评估再发骨折风险,根据骨健康评估结果对脆性骨折患者实施规范、全程管理,降低了二次骨折发生率。


四、 动静结合,打造骨科特色快速康复护理

“动”是指患者合理准确进行康复行为训练。医生、护士、康复师共同评估患者,利用肌骨超声仪精准定位,制定个体化康复方案,如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计划、脊柱手术后康复计划等,实施超早期预康复,指导心肺功能锻炼等,术后24小时内即在床旁行功能锻炼指导督导患者康复锻炼具体落实情况并评估每日锻炼效果。“静”是指针对患者的病情特点,保持正确的姿势和合理的体位。骨科患者由于疾病的特殊性,错误的体位会导致患者二次损伤,尤其在过床、转运等高危环节,护理团队根据不同的部位、不同的术式制定体位管理路径,指导患者术后各阶段体位的正确安置,保持功能位,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舒适度,促进功能恢复。


五、积极推进ERAS,保障患者安全

近年来,在骨科医疗团队的支持与合作下,骨科护理团队以循证医学为基础,引入加速康复理念,采用项目管理的方式,创新性的在围手术期的疼痛管理、血栓防控、营养管理、体位管理、管道管理、康复训练等方面开展系列优化措施,从而提高围手术期的管理水平,有效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了术后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实现精准医疗、精准护理,全周期、全方位保障患者安全的最终目标。

团队成效

5年来护理团队先后在国内杂志上共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一级期刊1篇,核心期刊10篇,主持参与厅局级课题13项,获得5件实用新型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