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病科护理团队

团队概况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心脏大血管外科均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浙江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博士后流动站。心血管内科是国家心血管介入治疗培训基地;心脏大血管外科是中国心外科领域极少有的“双金刀”获得者单位。

心血管护理团队是一支凝聚力强、素质高、服务好的优秀护理队伍,团队秉承“严谨求实,仁爱笃行”的核心价值观,融合临床、教学、科研,践行最佳护理。基于心血管内科、心脏大血管外科强大的学科优势,依托心脏介入中心、房颤中心、胸痛中心、心脏移植中心、心脏重症监护等平台建设,遵循全流程护理服务理念,为心血管患者提供临床照护、急危重救治、心脏康复、健康促进、慢病防控、长期随访等一体化的健康服务。在冠脉血运重建护理、结构性心脏病微创介入/手术护理、心律失常电生理介入术护理、大血管急症护理、心衰急救护理、心脏移植及多器官联合移植护理等方面有深入研究和丰富经验,引领全省乃至全国心血管护理学科的发展。护理团队现有103人,本科及以上学历100%,硕士5人,在读硕士2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22人;多名护士在省护理学会各专业委员会中担任职务。







专科特色

一.以心脏及多器官联合移植为核心,创建终末期心脏病一体化护理模式

凝聚心血管内科、心脏大血管外科、心脏重症监护、临床护理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的学科综合实力,围绕以患者为中心,以循环系统为核心,创建并实施心脏移植受者药物护理、器械护理、循环支持、围手术期监护、感染防控、排异护理、出院随访等一体化护理模式,为患者提供了全流程护理体验。2020年完成心脏移植26例,累计78例,位居全国第6。累计完成2例心肺联合移植及3例心肾联合移植。

二.结构性心脏病技术革新下,引领心血管微创手术/介入术快速康复护理

结构性心脏病是先天性或获得性的以心脏和大血管结构异常为主要表现的心血管疾病,即传统定义的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疾病和心肌病等。心血管内外科护理紧密融合,在高龄高危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膜植入术(TAVR)、MitriStitch系统二尖瓣微创介入术、经皮心肌内室间隔射频消融术(PIMSA)治疗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复杂瓣周漏微创封堵术、结构性心脏病合并肿瘤同期微创手术、腔镜下房颤消融术、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等技术领域,护理团队术前精准评估,术后在血流动力学、容理管理、脑卒中早期预警、心律失常预警及抗栓管理等方面精益求精,创新引领心血管微创快速康复护理。

三.开展以护士为主导的医药护多学科抗凝管理质量改进,不断提升照护品质

抗凝是心血管的基础治疗。华法林因其疗效确切、价格低廉、有特异性拮抗剂、在机械瓣膜伴房颤具有不可取代性、可用于不同程度的肾功能不全患者等特点,广泛应用于临床。然而,华法林抗凝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依赖于定期监测国际标准化比率(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并进行剂量调整。面对日趋增长的抗凝患者群体和紧缺的医疗资源,护理在抗凝团队中发挥重要作用:动态患者评估、执行抗凝医嘱、反馈监测结果、闭环式医药护沟通、实施健康教育等。2019年,以护士为主导的多学科团队在心脏大血管外科及心血管内科多病区应用PDCA循环进行了质量改进,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提高了抗凝强度和稳定性。该项目获得2019年度医院品管大赛二等奖。

四.基于大数据平台房颤闭环管理

依托我院房颤中心建设和大数据平台,团队对门诊就诊患者进行房颤筛查,建立数据库,对高危人群通过网络平台对可逆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管理;住院患者通过学科MDT选择导管消融介入术或外科手术,进行预康复-快速康复综合管理;同时,落实个体化随访,实现房颤的闭环式管理。2018年至今,累计完成820例房颤患者闭环管理,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和社会效应。

五.基于多学科、多团队模式下的起搏器标准化护

护理团队以多学科合作为基础,实施标准化的起搏器护理流程。术前全方位评估;设计应用新型环形固定装置加压包扎、减少伤口出血;及时联合造口小组管理伤口愈合;落实康复操的锻炼及出院随访。团队成功申报1项课题及申请1项专利。

六.以护士为主导的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精准个案管理

我国心血管病患者数量日益增长,其中,老年患者占绝大多数。团队以专科护士为主导,以老年患者为核心,基于循证护理理念,针对老年患者合并症多、病情变化快、对护理依赖性大等一系列问题,制订心血管老年患者个体化精准护理方案,包括术前全面评估,术后精准容量管理、呼吸系统集束化护理、衰弱综合管理等。个案管理模式满足了我院疑难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护理需求。

七.全周期心脏康复护理,提升医疗质量及患者就医体验

心脏康复是治疗稳定期心血管疾病以及预防再发心血管事件的重要手段。在心脏康复管理中,护士的角色不可或缺。依托医院多学科平台,以医学整体评估为基础,护理团队在临床照护和出院随访中,通过五大核心处方[药物处方、运动处方、营养处方、心理处方(含睡眠管理)和戒烟限酒处方]的综合模型干预危险因素,为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急性期、恢复期、维持期以及整个生命过程中提供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全面和全程管理服务和关爱,提高了就医体验和满意度。


团队成效

近5年来护理团队先后在国内外杂志上共发表科研论文51篇,主持及参与厅局级课题15项,合计申请课题经费达40万。获得2件实用新型专利,参编专著3部,护理科研成果紧密结合心血管临床照护、急危重救治、围术期加速康复、心脏康复等,为心血管患者带来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