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新闻:来回5000多公里,才下飞机就上手术台!这位医生周末为啥这么拼?

2024-07-251273

“手术材料已到位,患者指标正常,腹壁三维重建已完成……”7月21日是个周日,浙大一院胃肠外科钱家杰副主任医师在登机前,再次确认了这一系列信息,马上他就要赶赴2600公里外的甘肃酒泉,开展一台高难度疝腹壁外科手术。

两天前,钱家杰收到浙大一院医务部转来的一则远程会诊单,会诊请求来自于酒泉市第二医院,这是浙大一院的协作医院。在医院远程会诊系统中,钱家杰了解到患者的大致信息和检查结果,患者男性,60岁,曾因腹部肿瘤而进行过手术,术后7年,左边大腿站起来就变粗大,皮肤下有肿块,胀痛,很快,左侧大腿皮肤开始坏死和溃疡。

“当时,我马上开具了进一步的检查,检查结果显示,这是典型的复杂切口疝患者。当年,患者腹部手术后,腹壁的肌肉没有很好的愈合,形成了一个腹壁的缺口,肠管通过这个缺口跑出腹腔,沿着皮肤下的间隙,一直游走到大腿肌肉的表面,形成疝囊。所以,我们要为患者将游离的肠管从大腿上剥离开,回纳到正常的位置,同时将‘破洞’补好。”钱家杰从远程摄像头中,大致查看了患者伤口情况和皮肤状况,并叮嘱当地医院开始手术准备工作,完善患者心肺功能检查,着手准备手术所需的补片材料。

当天下午2点,钱家杰落地酒泉,一出机场,即刻赶往医院,开始手术。钱家杰不仅完成了这台复杂切口疝修补手术,当天还进行了两台其他高难度手术。次日,钱家杰完成查房会诊后,还为当地医院医生开展了疝腹壁的专业授课,当地医生感叹,钱医生的时间要精确到分钟。

钱家杰笑言:“争分夺秒手术,争分夺秒授课,这是一种双向奔赴,做手术时,当地医院的医生全程观摩,专业授课时,大家的上课积极性也很高,我们也希望能借助一个个真实病例的讲述,为当地带来治疗理念的更新,提升当地医疗水平。”

浙大一院胃肠外科副主任医师钱家杰(右二)正在做手术

10年前,钱家杰开始从事疝腹壁外科手术,他感慨:“人的肌肉和腹壁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老化松弛。当下,人均期望寿命增加,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有疝腹壁外科治疗需求的患者逐渐增多,因此基层医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我们专家多跑点路,周末连轴干,也希望能尽最大可能,让‘输血’和‘造血’并重,为基层带来更多帮助。”

记者了解到,浙大一院先后与省内外14家市、县级医院建立紧密型托管医院;同时,依托现代化的信息与互联网技术,构建“省、县(区)、乡、村四级医疗服务网络”,与省内外206家医院、34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远程联网,并积极推进跨区域牵头组建专科联盟,扩大了医院对外影响力,充分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形成具有“浙一”特色的医疗联合体,方便各级联动,提供更契合人民健康需求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