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日,“癌症、心脑血管、呼吸和代谢性疾病防治研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技术总师、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竺一行来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余杭院区,调研“AI+医疗”在慢病防治领域的应用情况。浙大一院党委书记梁廷波等参加调研并作介绍。
陈竺院士一行先后走访了国际保健中心、一站式智慧门诊、远程会诊间、智慧重症病房及病理科等,详细听取浙大一院将AI应用于医疗服务全流程的特色做法,并重点考察了浙大一院依托人工智能前沿技术,自主开发启元重症大模型和AI病理万能助手OmniPT,在提高医务人员工作效率和临床诊断精准度等方面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
在现场观摩基于平扫CT的PANDA PRO模型用于胰腺癌极早期预警和RADAR腹部增强CT自动报告模型用于百余种疾病筛查后,陈竺院士指出,人工智能辅助医学影像诊断可以帮助基层医生提高诊断技能,希望浙大一院加大推广力度,惠及更多患者尤其是山区海岛等偏远地区群众。
在调研过程中,陈竺院士对浙大一院始终积极践行“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理念,强化科技赋能、数据驱动,积极开展“四大慢病”防治,高质量建设国家医学中心,全方位打造国际一流医学中心的发展思路、管理理念和具体举措给予充分肯定,鼓励浙大一院继续汇聚优势科研力量,推动疾病预防诊治新策略、新技术、新产品的原创性突破,并将医疗服务向全人群、全周期、全方位的健康管理延伸,为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四大慢病重大专项总师办、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技发展中心、浙江大学、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及杭州市、余杭区有关领导随同调研。
延伸阅读 作为国家医学中心建设单位、全国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单位,浙大一院在慢病管理领域牵头国家级重大项目10余项,在胰腺癌、肝癌、血液肿瘤等领域开发多项国际首创技术。开展中晚期胰腺癌化疗、手术方案创新,治疗效果国际领先,5年生存率达23.3%。首创以VG161为核心的溶瘤病毒治疗体系治疗复发难治性肝癌,大幅延长患者生存期。开发新型CAR-T细胞治疗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新体系,诊治疗效国际领先。在智慧医疗建设方面,目前已建成覆盖多院区的“一张网、一朵云、一套系统”的智慧医疗体系,开发多种医疗AI工具,将人工智能技术深入患者服务、临床医疗、医院运营等各个环节,智慧物流系统实现了全自动化,同时,围绕“慢病防治”开发肺癌智能预警和评估技术、呼吸慢病风险量化分层决策支持技术、冠心病知识增强的个性化干预方案推荐技术三大决策系统,动态智能预警系统覆盖20种以上慢病。
本文为浙大一院原创
宣传中心/文 党政综合办/图
欢迎转发,转载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