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渐凉,咳嗽的人又多了起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的诊室里,时不时传出各种各样的咳嗽声。
今年70岁的孙伯(化名),也是“咳嗽大军”中的一员。孙伯是湖州安吉人,本来享受退休生活的他,最近两年却饱受咳嗽困扰。他时不时胸闷气促,一年前甚至出现了痰中带血。虽然服用止咳药后症状略有缓解,但嘶哑的咳嗽声伴随着粗喘却一直如影随形。
检查了一圈,医院排除了孙伯肺部有恶性肿瘤、真菌及结核感染的可能性。但专家也通过气管镜,在他的右主支气管发现了一个小拇指甲盖大小的肉芽肿隆起,建议他戒烟、口服抗生素治疗。
彻底戒烟的孙伯不仅没有好转,病情反倒急转直下。浙大一院安吉分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周敏是孙伯的主诊医生,给孙伯复查了胸部CT,发现他肺部的影像变化并不大。为此,周敏找到了浙大一院“柔性下沉”到安吉分院的呼吸内科主任医师沈茜。
浙大一院呼吸内科在医院领导下,积极发展多中心多地域合作,柔性下沉协作医院,旨在帮助当地提高和推进呼吸专科及呼吸介入诊治能力,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沈茜仔细查看了孙伯的各项检查结果,考虑是支气管结石引起的肉芽肿增生,她建议孙伯再次复查气管镜,同时制定治疗预案,计划如果发现支气管结石,就尝试用气管镜直接取出。
听说过胆结石、肾结石、痛风结石甚至牙结石,支气管还能长结石?
10月初,由沈茜带领团队为孙伯进行了全身麻醉下的支气管镜检查,确实如专家预想的那般,在仔细清除包裹的肉芽后,一颗长径近1厘米的“小石头”终于露头,它埋在右主支气管黏膜下,反复刺激肉芽肿不断长大,堵住了孙伯的部分右主气管,如果不及时处理,将会导致咯血及进一步堵塞气管。这也是孙伯总是胸痛、咳嗽总是不见好的原因。
在充分松动后,沈茜顺利钳出了结石。取出这枚结石后,孙伯没过几天就基本上不咳嗽了,再没出现过痰中带血。
沈茜介绍,支气管结石是少见病,发病年龄广泛,高峰在60岁左右,男女发病率相近。这种结石形成的原因复杂,既往有感染如肺结核或组织胞浆菌病等可能引发钙化,钙化过程通常始于纵隔、肺门或支气管周围淋巴结。
支气管结石最常见的症状包括咳嗽、咯血和气道及周围组织受刺激引起的喘息。如果不及时取出堵塞在气管里的“小石头”,肺部感染将很难控制,并且可能进一步加重引发瘘管、纵膈脓肿甚至呼吸衰竭。发现支气管结石后,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患者可定期随访,有明显临床症状的患者应根据临床分型,进行气管镜取石或开胸手术。
呼吸内科专家强调,不同疾病引起的咳嗽有所不同。咳嗽声、咳痰都不相同,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加以辨别,积极做好疾病的预防:
一、咳嗽发生在3周以内,如果不伴或伴有少量痰液,可能是感冒初期引起的干咳,一般与受凉、病毒感染等有关,可以先观察一两天。如果干咳情况加重,出现胸闷、呼吸急促,后面转为湿性咳嗽,有痰声或黄色脓痰,很可能存在肺炎,建议及时就诊。
二、咳嗽3周以上还没有恢复,可能仍是呼吸道感染或感冒,但也有可能是其他疾病原因。包括但不限于百日咳,会厌、喉部疾病或气管受压发出的鸡鸣样咳嗽,声带的炎症或肿瘤压迫喉返神经造成的嘶哑声的咳嗽,呼吸困难、犬吠声样的咳嗽变异性哮喘,建议及时就诊排查病因并治疗。
三、咳嗽持续或反复8周以上还没有恢复,可能是过敏以及胃食管反流等引起的咳嗽,但也多见于慢性支气管炎(慢阻肺)、支气管扩张、肺脓肿、肺结核、肺和支气管的肿瘤、左心功能不全等,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王蕊、江晨参与采写)
视频新闻
医院动态
-
龙腾颂华章 蛇舞启新航!浙大一院召开2024年度年终工作会
2025-01-27 -
绘制浙江医学创新图谱 浙大一院获多项省科技创新大奖
2024-11-22